那一句話出自《周易》,而《周易》在上古時代就已經有了。
后世的《周易》是由周文王、孔子及弟子們的進一步完善。
所以,呂武念出那么一句,不一定是上古版的《周易》內容。
哪怕是上古版,以現在知識的傳播率,葛存也不一定聽過。
呂武那句話就一個意思。
別扯特么有的沒的,自個兒好好努力經營和建設,沒有足夠實力的話,再好的機會出現了都承接不住。
這個就好比如,天上掉下來金塊,要是正好落在腦殼上,沒一層防護的話,人被砸死的機率更大。
在離開新田前,呂武按照慣例進行了一次大采購。
老呂家每次來新田,肯定會攜帶來足夠的財帛,離開時采購大批的糧食,再買上一批適齡的女奴。
因為呂武每次都這樣,在東市和西市有做買賣的貴族,他們得知呂武來了新田就一定會做好囤貨的準備。
而呂武很少令他們感到失望。
老呂家每次都要采購糧食,眾多貴族也就明確地知道一點,呂武缺糧,非常缺。
其實老呂家并不是那么缺糧。
呂武能從智氏和韓氏大批地買到糧食,不夠還能找魏氏買。
他只是習慣性地有機會就買糧食,盡可能地有一批糧食作為儲備。
老呂家在“陰”地已經開墾出九十多萬畝的耕地,接收了魏氏在“呂”地的八十七萬畝。
現在一畝田的產出,要看是種什么農作物。
種各種豆子一年能播種兩季,一畝年出產四石到五石之間。
要是麥和谷子的話,產量則是低一些,一年種一季,畝產出一石半左右。
因為呂武在自己的封地規劃了灌溉系統,實際上是能對產量有所增加,只是幅度并沒有太過明顯,也就是多收一兩斗。
另外,老呂家不是單純搞農業,牧畜業在兩年前也開始在弄。
依靠無本買賣獲得了數萬只羊、幾千頭牛,兩年下來羊的數量已經超過十萬只,牛六千余頭。
馬的話,盡管質量不怎么樣,數量卻也有個五千來匹。
呂武一開始還想大肆養豬來著,后來放棄了。
不是因為豬有多么難吃。
早在商代時期,祖先就已經搞出了閹割技術,也開始在吃豬肉。
現代的豬是經過一再改良,肉的質感才變得那么好。
沒有經過改良的豬肉可能會很難吃,但要看是在什么時候。
能吃一口肉就是幸福的時代,嫌棄肉難吃就是矯情。
主要原因是人都不夠吃了,哪來多余的食物去養豬!
來時沒有攜帶太多的物資,走起來的速度比較快。
回去時,多了兩三百車的糧食,還有另外一些雜七雜八的物資,包括兩百多新買的適齡女人,回家也就多花了七天的時間。
歸回封地,呂武立刻過問“呂”地邊上郤氏封地的情況。
“陰”地這邊沒有與郤氏比鄰,鄰居中實力最強大的是范氏,也即是“彘”地。
因為士燮喜歡當個老好人,導致范氏現在看上去很萎靡。
士匄(范匄)已經不止一次在一些小伙伴玩耍的場合,對家族的現狀表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