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臣不愿意讓虞顯的家族制作水車,想的并不是被楚國學了去的這一層。
現在的人在知識領域上的“專利”意識很強烈,該是哪個家族的技術,除非實在是打不過,要不然自家有的被一模一樣的復制出來,必然會登門問罪。
另外,哪怕是打不過,總有一家能打得過“侵權”的對象,他們才不會忍氣吞聲,肯定會找人主持公道。
很多大貴族還是希望能夠主持公道的。
他們不會白干事,必然會獲得回報。
其實,哪怕是大貴族想要復制小貴族的東西,他們也會事先得到允許,絕對不會干出“不告而取”這種事情。
沒有律法去約束這樣的事情,只是出于一種共識。
很簡單的說,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本著貴族的節操和精神,一同去遵守這樣的習俗。
貴族很貪婪卻又很聰明,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規則應該去維護,才會使自己的利益能夠長久。
畢竟,他們自己就是利益既得者,規矩還在,利益就在。
不得志和一無所有的人,才是最希望改天換地的那一類群體。
虞顯多多少少感到失望,目光看向了呂武,里面滿是祈求。
最終能拍板的人是呂武。
他沒有過多的矯情,講一些羅里吧嗦的話,徑直說道:“若楚國得去,可使之國力增漲幾許?”
葛存當即說道:“恰如是!”
另外幾個家臣面面相覷一陣子,想從對方表情來猜測有沒有想到這層。
虞顯先是臉色大變,想清楚那一層,很心有余悸地說:“楚國若得之,宋、鄭、陳、蔡……不復存在矣!”
有這么夸張?
不過,呂武很樂意虞顯那么想。
他見虞顯放棄,開始了另外的布置。
至于虞顯回到家族會不會制作出水車這種事情,靠的是他自己的操守。
鑒于呂武是晉國貴族,還是處在上升期的階段。
要相信晉國現在的實力,以及晉國對各個諸侯國的威懾力。
到時候呂武想要討公道,超大概率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有的是宋國貴族為了討好晉國貴族,前仆后繼去找老虞家的不痛快。
當然了,真的搞到那份上,誰的臉上都不會好看就是了。
因為虞顯會是第一個跟老呂家好聚好散的家臣,作為家主的呂武其實很不希望搞出什么難堪的事情出來。
他不會吝嗇于財帛上面的饋贈,帶部隊出發前往新田時,特地命工匠打造一輛華麗的車架,介時還會派出部隊護送,一定會讓虞顯風風光光地歸鄉。
這一次是前往會盟,去的還是遠在宋國南邊的“鐘離”這個地方。
呂武不確定士匄(gài)會不會加入部隊建制,派人去問又會在時間上有些來不及,只好帶上足夠的士兵。
因為現在根本不存在常備軍事力量的關系,武士平時都是在自己家中,得到征召命令才會自行準備武器和甲胄、糧秣,甚至要自己帶上隨扈。
七千五百名士兵,再加上一萬三千名輔兵,一共兩萬多人從“陰”地以及“呂”地分別聚攏過來。
封地越大,家主征召士兵的時間就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