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致師的呂武內心有激動,更多的是慶幸。
射藝天下第一的養由基沒有半點吹噓的地方,完全是指哪射哪,準到了夸張的程度。
呂武很清楚一點,要不是甲胄的防御力夠強悍,自己已經成為一具尸體了。
射手不會穿重甲,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加靈活,也就是注定了射手不具備多好的防護力。
不過,哪怕養由基有穿重甲,一旦被呂武近身,城門都扛不住呂武的攻擊,一套防御力還行的甲胄就可以了嗎?
會不會有人罵呂武欺負人,不跟神箭手比拼射藝,搞近戰?
那么罵的人一定是腦子有問題!
養由基也沒跟人比拼過近戰搏殺,是不是?
今天以后,要是誰問呂武,是不是故意射牛。
他絕對會義正言辭地回答,是個意外。
至于信不信,不是勝利者該管的事情。
晉國不會有人去那么問。
有人提問,必定會被晉人教導怎么好好地當個人。
這是立場問題,不是其它什么關系。
呂武將養由基的遺體放到戰車的車斗,對青和凌說道:“我們繼續作戰吧!”
大兵團的交鋒早就展開。
左右兩翼攪在一起,短時間內難以發生態勢上的變化。
中間戰場這邊,楚軍看到養由基陣亡,心悸、恐懼和哀傷的復雜心情下,爆發出了短暫的高強戰斗力。
如果晉軍碰上了這樣的楚軍而被打退,楚軍絕對會越戰越勇。
要是晉軍扛住了爆發中的楚軍,用不了多長的時間就會使得楚軍的恐懼多過于哀傷,導致楚軍出現怯戰心理。
楚共王熊審已經從子重這里得知養由基致師的對象換成了呂武,更知道了潘黨的家臣不管不顧發起進攻。
他暫時還不知道養由基陣亡的消息,對潘黨家臣的舉動感到有些心態復雜。
聽子重所講,養由基的狀況似乎并不怎么好?
那么在楚共王熊審看來,潘黨家臣的不“義”行為,是對楚國有利的。
事后,潘黨的家臣肯定活不了。
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的行為,站在楚國的立場,其實是應該得到楚人的贊賞。
子重正在告子反的狀。
楚共王熊審聽了差點暈過去。
這特么!
寡人中箭重傷,將大軍交給子反指揮。
子反就是這么回報寡人的?
晉人沒有自己標榜的那么高尚,該無恥的時候比誰都無恥啊!
中軍露出這么明顯的破綻,其余的晉國高層或許會講點規矩,欒書說什么都不可能放過的!
是的。
楚共王熊審因為是個首腦,更加知道欒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陣陣的戰鼓之聲從遠方傳來,隨后就是晉軍戰前祈禱的聲音。
沒錯,就是祈禱。
突然間的遭遇戰就算了。
列陣而戰時,晉軍肯定會先“戰禱”再發起攻勢。
楚共王熊審聽到晉軍的祈禱,瞪大眼睛看著子重,想說什么全給堵在嗓子眼里。
子重有些懵了。
老夫剛離開陣前,晉軍發動了攻勢!
這是致師出現結果了嗎?
從晉軍進行禱告來猜測,是呂武獲得了致師的勝利啊!
他這么猜很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