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話讓國君從座位上蹦起來,手舞足蹈地歡呼道:“寡人新得天下第二,不曾想寡人的天下第二已成天下第一。”
他們多少聽說過呂武的射藝慘不忍睹。
只是,射箭不咋地,又怎么啦!
天下第一的名頭才是關鍵。
欒書講那些不是為了其它,非常認真地說:“天下第一陣亡,楚國如是退卻,或不死不休。”
傻孩子啊!
你在高興自己的臣工取得成就。
老夫則是在憂慮楚共王熊審會不會不管不顧跟咱們拼了。
其實國君并不傻,他只是會將聰明勁用在錯誤的地方。
國君眨巴著雙眼,問道:“楚君舍命,如何?”
欒書答道:“兩敗俱傷也。”
“寡人不信!”國君按照自己的了解,說道:“楚兵多浪漫,我軍一‘徒’可敵其五。”
欒書沉默了一小會,說道:“君上,世間非獨晉、楚。有秦、有齊、有諸國。晉國屢屢伐楚國,所為者,霸業也。”
打贏了楚國,穩固了霸主國的地位,好向各個諸侯國收取保護費。
一旦付出的代價過于慘重,晉國贏了也是輸,很可能霸業不穩,會有其它的國家超越晉國。
國君問道:“元帥欲意如何?”
欒書原本也沒奢望國君能接納意見,見國君聽進去并且進行討教,一時間有些怔怔出神。
“元帥?”國君就納悶了,寡人在問話吶,發什么呆啊!
從怔怔出神狀態恢復正常的欒書心里比較復雜,一張臉則是露出欣喜的表情,說道:“欺楚之新敗,多殺多俘楚兵,使其衰弱;逼迫鄭國割城、賠款,爭取陳國、蔡國。”
國君喜歡賠款,只是納悶鄭國就算同意割出城池和土地,要賞賜給誰?
“臣聽聞許君棄土歸附了楚國,土地與城池盡歸楚國所有。”欒書先講了一句,停下來等國君消化,才繼續往下說道:“以鄭國城池和土地爭取陳國和蔡國。”
正沉浸在即將擊敗楚國喜悅中的國君,滿心的歡喜與激動,聽到能夠將陳國和蔡國爭取過來,想到的是自己的功業應該會變得更加偉大。
“元帥與眾卿商議便是。”國君想到了什么,呼喊著趕緊來幫自己換上甲胄。
欒書見國君趕人,清楚這位國君是要出去展現存在感,不再多說,告辭離開。
他出了大帳,迎頭碰見緊急趕來的智罃,說道:“下軍佐,君上將要出陣。”
智罃本身就不是要來找國君,要找的就是欒書,說道:“元帥,陰武已突入楚營,為日后計算,還請下令陰武返回!”
只是一句話卻讓欒書聯想到太多。
楚軍的中軍崩潰得太徹底,敗兵沖擊營寨,必然使得營中出現大亂。
一直戰斗在最前線的呂武殺進楚軍營寨,是一件極度正常的事情。
而呂武都殺進去了,后續的晉軍肯定也大批沖了進去。
欒書笑吟吟地問道:“下軍佐不想新晉天下第一犯險?”
“非也。”智罃還真不信誰能拿呂武怎么樣,說道:“陰武在前,各貴族以之為前茅,陣無陣勢,形無其形……”
總得來說就是,晉國貴族的腦子太過于發熱,眼中只看到呂武,導致跟在呂武后面的部隊數量越來越多,戰事正在往不可預料和無法控制的趨勢發展。
晉國不是其他國家。
晉軍也不是列國的軍隊。
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
偏偏還不是誰的錯。
欒書的智罃的意見非常一致。
什么時候晉軍需要誰來展現個人武勇,導致所有部隊不按陣列作戰啦?
這樣的部隊,還是晉國的軍隊嗎?
看看是那種風格的楚國。
是楚國作為一個國家,國力方面不強嗎?
猛將最多的就是楚國,打起來最沒有章法的也是楚國。
晉國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晉軍的強大,強在紀律,強在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