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年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主,或可邀其余貴人?”茅坪是呂武在新田新接收的家臣之一。
他剛剛來老呂家效力,還是希望有所寸功的。
呂武看向其余家臣,想要獲得意見。
老呂家在國內明面上沒有什么仇人,暗地里……能算得上的就欒氏了。
要是呂武樂意的話,喊上幾個友好家族,倒是能湊出一支萬人以上的軍隊。
只是,他知道現在所有家族都注重國內,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顧及國外。
葛存就說道:“宋國之事,衛國與曹國糾紛,朝中諸‘卿’、大夫,無一言道。”
茅坪瞬間有些傻了。
說到底,要有足夠的身份地位,才能得到足夠的情報。
茅坪是衛國人,他出門太久太久,才剛剛投效老呂家,沒來得及得到與身份匹配的消息來源。
呂武發現好些家臣都露出困惑的表情,只好讓葛存敘述一下。
事情沒有太復雜的地方。
晉國與楚國在“鄢陵”分出勝負,主戰場戰敗的楚國卻是在宋國那邊取得了大勝。
楚國的公子喜以及公子尚率軍正面擊敗宋國的軍隊,牛逼哄哄地帶著大軍到“商丘”一陣耀武揚威。
兩位楚國公子是想敲詐宋國一筆,為自己增加正治資歷不提,同樣想要取得收獲。
宋國跟以往一樣,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
戰場失敗,俺們認了。
想敲詐?
沒門!
宋國右師(執政)華元在城墻之上正告楚軍,講的是宋國跟晉國世代友好,晉軍已經在“鄢陵”戰勝楚共王熊審親率的楚軍。
他警告楚國的兩位公子,宋國隨時能求援晉國。
另外,楚共王熊審中了兩箭,還不知道會不會薨。
兩位公子有這功夫杵在“商丘”干根本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事情,還不如趕緊回國。
公子喜與公子尚當然不是楚共王熊審的兒子,其實就是兄弟,還是堂兄弟。
他們是“公子”,依照現在的規則,還是“大位”繼承人之一,只是排序有點靠后。
哪怕楚共王熊審真的有個三長兩短,國祚也會交到長子羋姓、熊氏、名昭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身上。
比較關鍵的是,楚國跟中原諸侯國不一樣。
楚國的“君”有實權,還是非常大的權力。
要是不知道楚共王熊審受傷也就罷了。
一旦知道楚共王熊審受傷又沒有什么實際行動,甚至是干出一些遭忌諱的事情,極可能會因為新一任繼任之君要上位,被當成障礙給“掃”了。
華元成功地將公子喜與公子尚給勸退了。
歷經這么一件事,華元在宋國的威望猛漲,卻也遭到了宋國新君子成更多的忌憚。
晉國對宋國發生了什么,有進行關注,只是關注力度很有限。
呂武會知道那么清楚,純粹是華元進行了示好。
晉軍在“鄢陵之戰”獲得勝利,不是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嗎?
誰都不要為前提,糧食被呂武給討到手。
他第一批運回了五萬石。
現場還遺留二十萬石左右的稻米。
后面陸陸續續有老呂家的隊伍過去“鄢陵”,問題是到冬季來臨前,再怎么也就多運個七八萬石回到封地。
剩下的稻米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