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們將呂武現在所取得的成果,看作是幾個家族的鼎力支持,并不是呂武真的有什么大本事。
外人口中竭盡全力幫助呂武的幾個家族,他們從未對外解釋過什么,卻很清楚只是在呂武起步時幫一把,后面則是公平公正的交易,真沒虧了自家去當好人。
正因為這樣,包括魏氏在內,知情者其實很想搞清楚呂武是個什么樣的操作方式,希望根據自家的情況進行借鑒。
而呂武干了什么,有些東西是擺在了明面。
比如,對勞動力的使用,經常來做客的魏氏和韓氏,他們沒有得到制度的文本,用心去研究卻能摸清楚一些的。
“武。”魏相遲疑了一下,問道:“你家之術,魏氏可用否?”
呂武沒有猶豫,答曰:“自是可以。”
話是這么說,拿出制度文本什么的,就別想了。
魏相果然也有逼數,一點不提制度文本的事。
他提出了另外一個方法,說道:“我有家臣名朔,善經營;可換衛睿否?”
其實,魏氏更想得到的是虞顯。
老呂家從零開始發展,虞顯是作為呂武的第一家臣。
各個家族的第一家臣,必定是掌握更多的資料,干最多的事情,并且還是“總督”的性質。
要是虞顯還是呂武的家臣,提出換著用倒沒什么。
關鍵是虞顯已經跟呂武提出辭呈并回去自己老家。
如果魏氏馬上去聘請,錯倒是沒什么錯,情誼上卻會對呂武很說不過去。
不止是魏氏。
其余家族再怎么饞虞顯,都要考慮呂武會是什么樣的態度。
再則,一旦呂武不允許,成功聘請了虞顯的家族,還能直接復制老呂家的制度啦?
要清楚的知道一點!
現在知識產權雖然沒有成“法”,規矩卻是擺在那里。
無所謂多一家仇人,不要家族的名聲,愛咋就咋地。
不想多家仇人,也想顧著家族名聲,沒有貴族會直接拷貝使用的。
所以,不是貴族真的有貴族風范,純粹是存在制約。
當然了,年代過于久遠的不算。
再來,某個掌握知識產權的家族實力太弱,一般會是被吃的連骨頭渣子都沒留下。
這一點,不管是在什么年代,其實都是一樣的。
呂武在思考魏相的提議。
虞顯在擔任第一家臣時期,副手就是衛睿。
等于說,衛睿只是沒干過總攬的職位,要不該懂的都懂。
“可。”呂武點頭答應下來。
魏絳忍不住,喝道:“彩!”
不是贊賞什么表演。
純粹是高興陰氏跟魏氏關系更近一步。
事實上也是這樣,關系不好的話,還能互換家臣?
呂武其實懂了魏相更深層次的意思。
陰氏與魏氏在利益上的矛盾,隨著老呂家的防具質量被證實,事實上已經存在,并且在擴大。
哪怕魏氏得到了老呂家的甲胄經銷權,晉國國內還是唯一一家,不等于矛盾就沒有了。
魏氏送來擅長經營的家臣,意思就是不再糾結市場爭奪這一方面。
而呂武也表達了一個意思,陰氏會成為魏氏的堅實盟友。
意向達成。
魏絳和魏相又說起了另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