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不會是個例外。
他們經過“趙”城時,一同隨行的趙武向呂武告別。
趙武并不喜歡“新田”,小時候是沒辦法,長大了又回到自己的封地,沒必要壓根不想去“新田”這個趙氏的傷心地。
他帶著自己的隊伍回去“趙地”,走前停在原地看著呂武遠去。
“陰氏興盛由陰子而啟。”師曠已經答應當趙武的師傅。
其實,只要對趙氏有足夠的了解,沒人會拒絕當趙武的師傅。
尤其是趙武得到了韓厥的偏愛,只要韓氏不倒,趙氏必然會有重新崛起的那一天。
師曠知道更多。
他說:“陰子鐘愛于你,屢屢有求必應,切不可以為資本,索求無度。”
趙武問道:“師所講,乃是我借兵一事?”
師曠說道:“陰子七歲方有今日,一絲一毫皆是親手拼搏而來。自古創業者未有愚蠢之人,無不是有智達人。你需想,為何陰子次次應允。”
“我趙氏如今勢衰,無物以為姐夫索取。”趙武其實也想過,只是想不出原因。
師曠不再言語。
他其實也挺好奇呂武為什么會這么慣著趙武,要說是看重趙氏的人脈,陰氏的人脈并不差。
哪一家能同時獲得幾個卿位家族的看重與看顧?
再來,崛起過程中,又有誰能像呂武這么反復橫跳,偏偏沒交惡了任何一家?
師曠想到了什么,問道:“韓伯為何不喜陰子?”
趙武愕然問道:“如此明顯?”
師曠笑了笑,說道:“陰子初次納賦在韓伯麾下,往后便無再往下軍納賦。我聽聞智伯多次與韓伯理論,怎奈韓伯為下軍將。”
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呂武去下軍納賦是經由魏氏與韓氏協商的結果。
可是,智罃卻先發現了呂武的潛力。
后來,智罃多次提議征召呂武到下軍納賦,一次次都被韓厥拒絕了。
韓厥拒絕的理由挺有意思的。
他不希望自己女婿來下軍納賦的理由是,擔憂自己無法做到公事公辦。
晉國誰不知道韓厥的鐵面無私?
智罃聽后很無奈,卻什么話都不好再提了。
韓厥并沒有打破自己的人設,他不管對誰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做法,哪怕再怎么栽培趙武,一樣沒在公事上給予什么便利。
這樣一來,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猜不到韓厥是擔憂呂武的高調影響到韓氏的低調,信了韓厥高風亮節到不想借呂武的武勇為自己立功。
趙武對師曠剛當自己師傅沒多久,問了這么敏感的問題,不想回答的同時,內心里也是很不喜的。
冬季并不是一個出門的好季節。
再好的路,除非像老呂家那種水泥路,不然一再經過踩踏必然變得泥濘。
呂武和智朔共乘一車。
走在前面還好。
前面的車多了,車轱轆會輾出車轍,很容易讓后面的車陷在泥濘之中。
徒步就更難受了!
同樣是前面的人好一些,后面則壓根就是踩著泥濘在前行。
“韓伯為何如此?”智朔問的是韓厥為什么排斥呂武去下軍納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