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呂家的實力沒到那程度,干不了主力的活。
他還說了一個前提,需要有正式的審判,否則不會參與到殺死郤锜和郤犨、郤至的過程。
胥童、長魚嬌和清沸魋并不滿意,只是看呂武態度非常堅決,帶著失望離去。
按照他們的想法,更希望的是呂武參與到誅殺郤氏一叔二侄的行動之中。
要是呂武加入行動,成功率不敢說百分百,百分之九十九并不過份。
他們回去國君那邊。
“陰武如此說法?”國君等來了失望。
長魚嬌說道:“陰子愿意對付郤氏已是好事。”
國君還是感到很失望,說道:“寡人本以為陰武是忠臣……”
什么叫忠臣呢?
就是無條件執行國君的命令,哪怕國君是讓去死。
這種上位者都會有這樣的毛病。
根本不管自己有沒有那樣的人格魅力,一切都是以自身為出發點。
他們想要達成什么,別人不出死力氣,就是錯的。
清沸魋說道:“君上,觀之眾臣,陰武子乃是忠臣無疑。”
胥童跟著附和。
他們只差奉勸國君要有逼數,人家呂武將家族發展得日漸興盛,不像是走投無路的貴族,沒得選才會選擇小胳膊小細腿來抱。
在晉國,有發展前景的家族,誰會站在國君這邊?
看不到國君有一言而決國家大小事為前提,抱上其余的“卿”粗大腿,不是更香嗎?
國君還在怨念之中。
他想要的是呂武的無條件服從,問道:“若寡人承諾卿位,陰武可愿為寡人殺賊?”
三個國君寵臣先是一愣,隨后都感到了吃驚。
晉國誰為“卿”是需要來自國君的通過沒有錯。
可是很久之前,誰成為“卿”早就不是國君能做主了。
一般都是元戎(元帥、執政和中軍)跟眾“卿”商議,將名單交上去,國君負責當個蓋章的工具人就行了。
清沸魋回過神來,問道:“殺郤锜、郤犨和郤至,可得卿位?”
胥童和長魚嬌就用眼巴巴的目光盯著國君。
“只是說詞。”國君多少還是有點逼數的。
就算郤氏被滅?
國君知道自己恐怕也很難做到將權柄收于己身。
除非是將那些“卿”殺個干干凈凈,要不根本沒有國君手握大權的那天。
國君就沒想過,哪怕是現任的“卿”全死了,也還會有新的“卿”上位。
晉國由“卿”來治理已經成為一種慣性。
不管是誰上任為“卿”,想的也會是由“卿”來治理國家,必然會想方設法延續之前的格局,讓國君繼續當個招牌,才不會讓國君有太重的權柄。
這不取決于國君到底能培養出多少親信,決定這一個格局的是有“舊例”這么個玩意。
同時,人心都是會變的。
上一刻還對國君忠心耿耿,只是因為沒有品嘗過權力的甘美。
等待享受過權力能夠成為為所欲為的資本之后,人人都會為之癡迷。
“君上,對鄭征戰在即,不知楚國會否出兵……”胥童想了想,說道:“此時不宜動手。”
國君點頭說道:“自然。”
他們想干掉郤氏,甚至不止想干掉郤氏,能干掉所有“卿”最好,卻不愿意看到晉國就此玩完。
現在或許能殺死郤氏的一叔二侄。
可是,國家也必然會亂起來。
國內動蕩混亂。
對外的戰爭便會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