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黎庶能有哀色?
那得是士燮在世時施恩甚重。
大軍并沒有做任何停留,直接穿過范氏的封地繼續南下。
國君和幾位“卿”,包括前來悼念的一些貴族,只是在少量的護衛隨同下,來到一片占地很大的莊園。
士匄外出五里進行迎接。
他看到前來致哀的隊伍,嚎起嗓子就是哭。
然后,范氏的人一塊痛哭出聲。
呂武就看到他們只是光在嚎而已,沒誰的臉龐上有淚痕。
這一點不能說范氏的人冷血。
還是那一句話,士燮已經病故一個月以上,范氏的族人哪怕再悲傷,一個多月過去之后,該悲傷也有個止境,真控制不住的人早就病倒,或是干脆隨士燮而去了。
國君上前關懷。
幾位來的“卿”也是對士匄一番安慰。
其余人?
身份地位不夠,輪不到他們上去關心士匄。
這一套,又有多少人是真心誠意?
只是礙于禮節,活人做給活人看。
葬禮自然是隆重的。
呂武是別人怎么樣,他就跟著怎么樣,半點多余的舉動都沒有。
他刻意觀察了一下陪葬物。
明擺著就是賠償品的東西,有一輛戰車,兵器和甲胄若干,再來就是模型房舍、樂器、鳥獸、以及人俑。
因為呂武崛起的時間太短,沒參加過大人物的葬禮,其實并不知道那些陪葬品算是什么規格。
他再看向一些真心哭得厲害的滿身素縞女人,心想:“她們是要殉葬嗎?”
這年頭當然有人殉。
中原以強調禮儀之邦的魯國以活人殉葬最為盛行,動輒就是數百數千人陪著某個大人物一塊入土。
楚國那邊的話,歷代楚君其實很少進行人殉,倒是那些封君一個比一個兇殘。
晉國這邊是個什么情況?
國君以及郤锜、中行偃因為需要南下,沒有耽擱多久就離開了。
包括韓厥、智罃以及呂武在內的一幫貴族,則是留下來對士燮入墓室的過程進行觀禮。
呂武發現范氏并沒有用活人殉葬。
從這里也就能發現,晉國并不盛行活人殉葬。
要不然,堂堂的“卿”怎么都要帶上一批的吧?
然而,晉國其實是存在人殉的。
取決的是每一家自己的選擇。
只是貫徹以人為本的晉國,對勞動力的作用十分清楚,想搞殉葬的話,一般也是選一些伶或是婢,可能也是亡故者很喜歡的一些人之類。
韓厥和智罃在士燮的墓穴封閉后也走了。
來的“卿”不齊,又沒留太久的時間,走得過于匆忙。
等于說,士燮的葬禮在某種程度上顯得非常寒酸。
這個寒酸不是有多少陪葬物,陪葬物的規則又怎么樣。
直接說就是,少了排面!
也不知道范氏會不會因為這樣而產生什么怨懟?
倒是呂武、魏相……等等跟士匄有交情的年輕一輩選擇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