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沒問士匄為什么特意將呂武留下。
呂武自然也不會去說。
他們花了七天的時間回到“新田”這個都城。
到了之后,各自分道揚鑣。
趙武要回自家的封地,主要是處理趙莊姬交出來的那些家族,使他們成為趙氏的一部分。
關于這一點,趙武充滿了干勁。
呂武因為職務的關系,一時半會無法回到封地,只能是遙控封地的發展。
他回到“新田”住宅的第一時間召喚家臣,提到增加軍械生產效能的事情。
而這個還需要問過卓,才能拿出一個方案出來。
魏相沒有具體的職務,他目前跟邦交有些掛鉤,卻又不是專門負責邦交的人。
晉國的邦交一般是由各個卿位家族負責。
范氏的士燮沒有病故之前,做了一些跟列國脫鉤的事情。
幾個本來應該由范氏去聯絡的列國,有的自己找新的大腿抱,個別幾個則是晉君姬壽曼安排人進行接洽。
羊舌氏的重新活躍就跟國君的安排有關。
羊舌職有點中央調度的意思。
嫡長子羊舌肸頻繁來往于幾個諸侯國,幫國君進行跑腿。
顯現的趨勢就是,羊舌氏開始擔負起為國君聯絡友好諸侯國的重任。
呂武不知道其余人怎么看。
他只知道國君挑動了各個卿位家族的神經。
范氏的士燮為什么那么做,是范氏自己的事情。
國君立刻打蛇隨棍上,其實也沒有什么錯。
關鍵晉國對外邦交歷來就是卿位家族的福利,每年都能因此而受益良多,甚至還能操控國際局勢。
國君開始進行插手,是不是代表著什么特殊信號?
然后,羊舌氏自己沒點逼數嗎?
什么時候“卿”的事情輪到一個中等貴族,尤其是羊舌氏這種要實力沒實力,論影響力只能啃老,拉不出一個“師”的家族來插手了!!?
什么?
魏氏也插手邦交了?
那能一樣嘛!
魏氏能拉出三四個“師”啊!
這個就是最大的不一樣!
卿位家族中的韓氏,卯足勁又不顧及質量,最多只能拉出一個軍團。
剛剛成為卿位家族不久的中行氏,沒有荀氏(含智氏)的大旗,以本家的實力也就最多能拉出兩個“師”。
從硬實力來衡量,魏氏真的不差。
更不要提,一旦魏氏需要的話,呂武很樂意拉出自己的部隊鼎力相助。
除了陰氏之外,魏氏絕對還要其他的盟友。
而這,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晉國搞成這般模樣,最大的鍋還是要扣在欒書頭上。
只因為欒書又一次打破了卿位的傳承有序。
荀庚病故之后,哪怕荀氏能有一個卿位,該出來的也是荀氏本家,不應該是扛起中行氏的大旗。
偏偏中行氏的實力比較一般。
中行偃每一次還不愿意用荀氏本家的力量。
好歹是一個“卿”,屢屢拉出一個“師”來應付,但凡有點實力的家族,誰不會去進行比較?
不用說其余人了,剛剛崛起的呂武多少也冒出過“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現在的“德要配位”所指的是有多大的身板就干多大的事情。
實力與地位不匹配,造成的就是“德不配位”的局面。
中行偃要是不想動用荀氏的力量,他就該從新軍佐的職位開始干起,不應該一成為“卿”就擔任上軍佐。
干了插隊的行為,早就惹得其余“卿”不爽,偏偏還去守什么自以為是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