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部隊的折損不大。
幾家相加起來,戰死四百余人,不影響戰斗力的輕傷四千余人,重傷和殘廢兩百余人。
干掉的欒氏守軍還在合計當中,初步預料不會少于一千。
俘虜了五千余欒氏士兵。
包括城內非戰斗人員一萬八千多人。
欒武帶上七百余人逃走。
那么之前“長子”城內就裝了將近兩萬五千人。
爆發戰爭,城外的軍民躲進城內是任何時代的共性。
可以想象一點,不大的城池在戰爭爆發后,是變得多么擁擠。
呂武已經將手頭的部隊散出去大約三分之二。
祁奚、魏顆、羊舌職、解朔、……等中等貴族,帶上自家的部隊去清掃之前沒有拔除的“邑”和“邦”。
有好處當然不會少了士魴的那一份。
倒是自家的部隊全被呂武留在原地。
他肯定是會吃掉最肥美的那一塊肉。
作為老大,不能只光顧著自己,適當給小弟好處能增加凝聚力。
要不,大家伙跟著老大拼死拼活,光有付出沒有收獲,一次兩次之后,誰還肯賣命?
“主,欒武逃奔向西南而去。此處為欒氏所有,沿途有‘邑’、‘邦’,并無‘城’。”茅坪有些迫不及待地表現。
他已經知道葛存回來,想要抓住每一個體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而葛存只是平淡地掃了茅坪一眼,心想:“老鄉見老鄉,背后捅一刀啊!”
都是來自魯國。
了解魯國的優勢是平等的。
業務方面有些重疊。
口快有,口慢無了啊!
呂武對家臣的“競爭就業”是持樂觀態度的。
一個家國不能一潭死水。
家族同樣也是這樣。
有競爭才能保持活力。
當然,不能玩脫就是。
“距此兩百里有‘陘(xíng)’。”葛存一句話,擊散了茅坪的所有努力。
這個就是跟呂武兩次南下的好處了。
任何時代,對地形越是了解,優勢肯定就越大。
靠腦子吃飯的那一群人。
智商和見地在同一水平線,能夠熟知山川地理,將變成壓倒性的優勢。
呂武大致回憶了一下,一時間沒想起“陘(xíng)”是哪一家的。
他倒是記得“陘(xíng)”在少水下游,位于“黃父(也叫黑壤)”邊上。
而“黃父”是屬于范氏。
那邊不歸呂武的戰區。
這樣一來,一些部署只到欒武抵達“陘(xíng)”有效。
最終的便宜是落到了老范家身上。
呂武才沒有做好事不吭聲的習慣。
他在送走士弱時,沒有半點客套將事情講了個清清楚楚。
逃跑的欒武會將恐慌帶到各處。
對范氏攻擊欒氏的封地肯定會帶來無可計量的好處。
士弱是個明白人,當場感謝呂武的操作,并暗示一定會有回報。
他覺得這一次跟呂武的見面簡直是賺大發了。
不但獲得了攻城器械的制作方法,還借到了二十名匠人(木匠)。
最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戰爭的新打法。
“戰爭原來還能這么打?”士弱在歸途之中,滿腦子都在思考相關的問題。
智朔也走了。
他沒打算去見自己的老爹,想的是趕緊攻下“溫”地,好追上刻意放慢速度的魏絳,再將迎歸公子周的事情辦了。
而呂武當然是繼續負責自己戰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