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厥和智罃誰當元戎對陰氏最有利呢?
這個需要呂武好好地分析一波。
現在的情況是,國君只能在韓厥與智罃中選一個當元戎。
以功勞來論?
韓厥只能說四平八穩,沒有建立過值得夸耀的軍功,亦沒有犯過什么明顯的錯誤。
他還有幾個優勢,沒有參與過卿位家族的傾軋,等于誰都沒有得罪。
不過,那是之前。
一旦展開對元戎的競爭,韓厥什么都沒干也會跟智罃成為競爭對手。
另一個優勢在于韓厥從來不爭不搶。
說是不爭不搶,實際上就是什么都不參與。
這樣的一個人一旦成為元戎,沒有改變行事作風的話,大概率會成為一個泥塑。
而作為泥塑肯定是國君所歡迎的。
智罃則是有大功勞的。
光是晉國發生動蕩總理國務的貢獻,誰都抹不開。
可惜的是,智罃總理國務之初表現得太過于貪婪,其中包括沒有將離開“新田”的韓厥邀請回來這一項。
智罃不分權給中行偃倒是做對了。
畢竟,中行偃有弒君的嫌疑,沒有洗清為前提,不適合再干什么事。
智罃的貪婪不止是在攻打郤氏和欒氏期間,包括一拿到權柄就開始吞占郤氏和欒氏在“新田”的財貨。
利令智昏說的就是初掌握國政的智罃,幸好及時醒悟做了一些補救。
問題是,后來攻打郤氏和欒氏時,智罃的貪婪再一次沒有控制住。
智罃無視了六四分成的規矩,什么好東西都往自家扒拉,甚至還克扣了應該屬于中小貴族的戰利品。
智氏要慶幸不光自己那么干,范氏的表現同樣沒好到哪去。
一個是好像什么事都不管,又擺出無欲無求的韓厥。
另一個是能管事又愛管事,并且擺明了比較貪婪的智罃。
事實上,呂武比較喜歡有所求的人。
想要獲得什么,代表可以進行某些PY交易。
碰上那種只看規章辦事,沒有半點人情可講的人,為了求穩會比較合適。
對于國家?
呂武也在這一層面進行過思考。
晉國歷經大亂,一下子沒了兩個實力強大的卿位家族,其余各家在攻打郤氏和欒氏時期多少損了一些本來實力,有所增強也需要時間來進行消化。
等于說,晉國已經實際上進入衰弱階段,怎么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來喘口氣。
那么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中,元戎的工作量不但會很大,還要有足夠靈活的手腕處理邦交事務。
韓厥明顯不是一個能總控邦交事務的人。
相反,智罃有足夠的手段!
“來人!”呂武對外喊了一聲,一邊將寫好的竹簡弄進套筒,再捆好加蓋封泥。
凌走了進來。
呂武遞出套筒,說道:“親自送到下軍將手中。”
凌接過套筒,嚴肅應:“諾!”
這位呂武曾經的戎右,已經為呂武服務九年。
呂武在“霍”地選了一個四邊周長十里的土地,已經對凌進行了封臣儀式。
簡單地說,凌已經可以叫霍凌,也是一名有自己封地的小貴族了。
這是呂武進行的酬謝。
另外還有宋彬、梁興、葛存三人,呂武同樣選了規格不一的土地,先后進行封臣儀式。
呂武的康概很是激勵了手下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