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呂武去跟魏氏技術共享?
以前的呂武過于弱小,為了求存乃至于上進,該舍棄的利益,一點都不會猶豫。
現在?
呂武其實是不斷在進行思考以及權衡利弊,暫時沒有做出最后決定。
他還是需要先看看魏氏的訴求。
只要魏氏不過份,陰氏不是不能讓出一部分利益。
如果可以互利互惠,則是更好!
呂武能夠拿出互利互惠的合作項目。
他沒有立刻拿出來,就是想看看魏氏還記不記得自己對魏琦有活命之恩,又想看看陰氏對魏氏的份量多大。
在晉國,恩情重到還不上,選擇處心積慮弄死,真的不是獨一例了。
魏氏在糾結?
呂武在等他們自己想明白。
這人啊,想不明白,做出的抉擇就不靠譜。
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魏氏近期不接觸呂武是好事。
“我問陰氏于往來之間設有‘驛’?”士魴一臉的好奇。
他是下軍佐,以后會跟呂武形成上下階級,也是一種合作關系。
那個“驛”就是驛站。
呂武需要家族的通訊更便利一些,要不人在“新田”很難對各地形成有效的指揮。
是現實逼得他在“霍”地、“陰”地、“呂”地和“原”地、“溫”地開始建設消息傳遞系統。
這個系統就是每相隔一段距離,實際看地段的交通,可以是三十里就存在一個驛站,也能五十里乃至更遠距離設立一個驛站。
這些驛站會有常駐人員,并且該有的一應東西也會有。
呂武名下的封地自然好說,經過其余家族則是需要取得同意。
現在沒人會輕易得罪陰氏。
近期呂武一直在找一眾貴族進行溝通,大部分貴族同意劃出小小的一塊讓陰氏建設驛館,極少的貴族明確拒絕。
需要進行溝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屬于誰的地盤,貴族就有全權的處置權,國君沒有得到當地封主的同意都不能亂來。
“正是。”呂武回道。
士魴問道:“此‘驛’為消息傳遞之用?”
呂武說道:“亦可供往來旅人住宿。”
有一點還沒說。
其實,還能用來作為貿易中轉站。
只不過,呂武不會一開始就拿來當貿易中轉站,甚至也不會提供給其他家族用來住宿,只會拿來快速傳遞消息。
士魴一臉的若有所思,問道:“我家可(借)鑒否?”
他太好奇呂武的腦子里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了。
呂武當然說:“自是可以。”
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東西,效仿沒難度。
問能不能用是給面子。
士魴點了點頭,又說道:“如此,需思量成法。”
出現新鮮東西啦。
怎么能沒有出臺新的律法來應對?
老范家在晉國就是干這個的。
呂武一聽來了很大的興趣。
他對范氏最饞的,就是好奇范氏制定律法是基于什么基礎,又是怎么進行量刑。
倒不是他想不出律法,是要符合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