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國君很早之前就一直在默默觀察晉國了。
欒書當政時期的晉國,前期和后期內部傾軋不斷,中期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
別看郤氏那么囂張和跋扈。
他們真的有囂張跋扈的資本。
幾次晉國對外發動戰爭,作為戰場頂梁柱的不是哪個家族,就是郤氏。
欒氏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從來沒有拉稀過,甚至有過高光時刻。
作為老牌卿位家族的智氏、中行偃、和韓氏、范氏?
他們可能是在郤氏能打的遮擋下,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表現。
同出荀氏的智氏和中行氏,甚至因為“邲之戰”的戰敗,給人一種隨時會拉胯的先入為主印象。
別人不會去看是不是先氏拖累荀氏,只知道“邲之戰”對晉國來說是大敗,也是恥辱。
范氏一直以來在戰場的表現都是中規中矩。
什么叫中規中矩?
沒有什么特點,講的就是人多、錢多、糧多。
從來沒有獲得過值得炫耀的大勝,也沒有歷經過不應該遭遇的慘敗。
這樣的軍隊值得信賴,可是別想著拿來力挽狂瀾。
韓氏?
國君思來想去,印象中韓氏歷來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經不起強度高的鏖戰。
現在欒氏和郤氏都沒了。
晉國在戰場上值得信賴的軍隊也跟著沒有了。
新的卿位家族沒有證明自己的軍隊能打之前,別怪國君心里有點慫。
那可是要面對另外一個霸主國!
國君說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即位后一跟楚國較量,第一場是得到慘敗。
他看向了看上去很自信的智罃,心中想道:“元戎真的可以嗎?”
智罃履任元戎也就兩個多月,暫時能看出協調國中貴族的能力不錯,其余是看不到更多的。
比較要命的是,國君一直看不太懂韓厥。
他很喜歡韓厥的安分守己,卻又認為韓氏之所以安分守己是因為家族實力不夠。
這么想有錯嗎?
好像也沒什么錯的樣子。
其余幾個“卿”吧?
國君大體上是了解到一些的。
評價完各家軍隊特色,是不是該講一講幾個“卿”的品性。
上軍將中行偃原先是作為欒書一條咬人不叫的狗,近期則是萎靡了下來。
上軍佐士匄太年輕,為“卿”之后的各種表現比較稚嫩,并且顯露出貪婪又吝嗇的一面。
實際上已經是晉國最為強大的家族,家主十足貪婪又吝嗇,對國家真的是一件好事?
國君并不那么認為。
他在無數個夜晚進行祈禱,懇求上蒼壓制士匄的貪婪,不要讓范氏變成另一個郤锜。
晉國要是再出現一個如郤锜的“卿”,悲劇是百分百會上演的。
下軍將呂武?
國君看得出呂武是一個懂得進退的人,一再觀察下來認定沒有錯誤。
他看到了呂武進取又守規矩的一面,同時發現呂武更多的精力是用在自身的家族。
以目前的社會觀以及價值觀,人首重自家肯定是沒什么錯的。
關鍵是國君納悶呂武也太會交際了一些,沒有堅定的立場,無法判定一旦需要的時候能不能依靠。
品性無法決定一支軍隊的戰斗力,卻能判斷在遇到事情后,會是采取什么樣的反應。
初回晉國時,國君表現出了強力的一面,等真的即位又軟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