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戰爭狀態,不是兩國軍隊你追我逐的較量,是約個地點相互開瓢?
這就是春秋中葉的戰爭啊!
講道理,呂武幸虧是找到了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要不少不了成為明顯的異類。
因為被游俠頻繁襲擊而不得不圍剿?
很合情合理的!
至于為什么要攻城拔寨?
遭到阻擋進行攻擊,同樣也是理所當然的呀!
信不信齊君呂環得知晉軍遭到沿途齊國貴族的阻攔和攻擊,反應是感到開心?
哪怕是晉軍主動攻擊沿途的齊國“城”、“邑”、“邦”,齊君呂環也會包裝成是齊國貴族的抵抗,用以證明在對抗晉國這件事情上,齊國是團結一致的。
不止齊君呂環。
齊國貴族同樣樂意將自己的這個階層塑造起忠君愛國的形象。
晏弱這一次來了不打算再走,要留下來監督晉軍。
兩國已經進入交戰狀態,本國的大臣卻能去敵國軍隊進行監督?
這種事情在后世會顯得很搞笑。
然而,在春秋中葉卻是一件極度正常的事情。
現在的戰爭不講什么陰謀詭計。
兩個敵對的國家約個地方,追求的是面對面堂堂正正的交鋒。
有沒有敵國的人在己方大軍中,看到了什么沒有進行匯報,其實是沒區別的。
呂武對這樣的事情很不習慣。
他本來有意拒絕,習慣性與士魴和魏琦進行溝通,發現士魴和魏琦不以為意,為了不讓自己顯得太特別也就答應了晏弱的請求。
這一支晉軍算起來已經轉戰將近兩個月,一再攻城拔寨折損的兵力并不嚴重,為了將戰利品先行運輸回國倒是造成了不小的兵力減少。
解氏的兩個“旅”徹底退出了作戰序列。
現在解朔擔當的是運輸大隊長的職務,指揮包括解氏兩個“旅”在內的五個“旅”,也就是一個“師”,連同兩萬左右的輔兵,負責將戰利品先送回國。
當然不是運到“新田”。
運回“新田”就是不打自招了吖!
他們才沒那么傻。
呂武選的囤積地點在“黎②”。
那里現在是范氏的封地,歸屬士魴管轄。
“兵士不可再肆意妄動,收繳私藏,以正其心。”呂武說道。
他很清楚一支軍隊當了強盜想再單純屬于不可能。
萬幸的是現在各國的軍隊都是兼職當強盜,重新整頓軍紀,再抓幾個典型,狠狠地操練上幾天,能夠將軍心掰到正確的軌道。
士魴很用心地在記住呂武的每一道命令。
如果說現在誰能代表法家的話,毫無疑問是范氏。
只不過,范氏的“法”還只是一個雛形。
士魴跟呂武合作之后發現,呂武辦事極度的有章法。
而章法其實就是律法的根本。
他倆閑暇時,聊最多的就是關于律法。
呂武能從士魴這里獲得立法的基礎。
士魴則是從呂武這里獲取了制定律法的新方向。
完善晉國法度,制定新法,一直是范氏的追求。
他們上一次打算推動新法的成型,只是時機方面有些不對,不得不延遲了下來。
魏琦也在汲取得自呂武的一些規章制度。
在管理軍隊這種事情上面,每一家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色,不太好說到底哪家最好,只能取決于到底合不合適。
“十日后,再行開拔。”呂武腦海中出現了那個地方大致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