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能夠理解胥童的野心和不甘。
胥童的野心是恢復家族榮光,不甘心沒人愿意幫一把,只能傍上姬壽曼的大腿。
可惜的是姬壽曼不給力啊!
姬壽曼:怪我咯???
趙氏正在百業待興的階段,偌大城池的居住人口不會超過一萬,城池郊外的農田覆蓋率也著實是小了一些。
呂武一直有在關注趙氏,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趙武更清楚趙氏有多少家當。
目前,算上武力部分以及屬民、奴隸,趙氏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七萬。
這種人口貴族已經算是中等家族不弱的一批,要是武力強一些都能開始為謀求卿位進行規劃了。
當然,趙武才不用那么勞心勞力。
這孩子有的是人在背后幫忙,時不時就能獲得一些家族的歸附,再“追回”曾經失去的封地。
那么多幫趙武的人之中要算呂武一個。
畢竟,陰氏和趙氏是姻親,呂武再怎么不愿意都要考慮外部的看法,該幫趙武的地方不能落于人后。
關系就擺在那里啊!
呂武要是不幫趙武一把,不但場面上會很難看,也將出現一種薄情寡義的負面影響。
別說是有久遠之后的威脅,哪怕是威脅已經出現,除非是當即進行翻臉,不然但凡還能過得去,再不情愿都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親戚之間互相羞辱,以為丟臉的只有被羞辱的親戚嗎?
有那層關系的存在,認為親戚遭到羞辱與自己無關,不是腦子缺了根筋,就是破罐子破摔。
那么干,也許會覺得爽,實際上真的就是在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
因為在外人看來,好歹是親戚都能那么搞,某某誰的人品絕對有問題;或是,連家人都不肯放過,一旦存在矛盾,必須找機會將某某誰搶先弄死,免得競爭失敗遭到更慘的對待。
所以矛盾無法化解為前提,應該怎么做?
無法狠心,又做不到天衣無縫,無論心里再怎么感覺惡心,能過得去就且先維持一個過得去的局面,再來個眼不見為凈唄。
呂武問道:“就任閽衛需有一‘旅’常駐宮城,伐白翟之戰又需一‘旅’,趙氏兵力可足夠?”
閽衛帶至少一個“旅”進駐宮城是呂武自己先起的頭,漸漸就變成一種附屬條件了。
趙氏現在有多少兵力?
應該不會少于三個“旅”的樣子。
剛復立沒幾年就能有這樣的兵力,比一些中等家族要多,很符合趙氏該有的底蘊。
看一看解氏就知道了。
解朔成為“卿”才幾年,一次討伐齊國就為解氏增添一個“旅”的兵力,軟實力方面的增漲更為迅猛。
趙氏當了多久的“卿”,又留下多少福澤給趙武。
等待時局合適之后,那些“福澤”就會變成趙武實力的一部分。
呂武所知道的是,趙武的母親趙莊姬還沒有將手頭全部的實力交出來,一旦趙莊姬全交給趙武去掌握,趙武手里起碼會有一個“師”的兵力,封地也能在目前基礎上擴大兩三倍。
以上還沒算一些本來就等著趙氏復立,要重新歸于趙氏的中小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