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哪怕是戰馬能夠支撐起足夠的重量,還要看沖鋒速度、耐力等等方面。
再來是,真的有突騎兵或具裝重騎兵,還要現場判斷合不合適沖陣,沖陣之后的性價比怎么樣之類。
說難聽點,訓練和武裝一名具裝重騎兵的花費可能足夠武裝起十名左右的步兵,具裝重騎兵投入作戰后只是發揮出十名步兵的價值都算虧。
這是具裝重騎兵在選員和訓練上面的難度和周期,裝備打造的困難,等等方面跟步兵的不相同。
步兵花三個月基本也就能用一用,具裝重騎兵需要至少耗費一年的時間,甚至可能更長。
步兵給把武器就算完事,具裝重騎兵光是戰馬就很難找到,別說其它的裝備了。
所以了,哪怕手里有足夠數量的具裝重騎兵,歷來就是在關鍵時刻投入使用,沒有統帥會在一開始傻乎乎就派上去沖陣打消耗。
關于陰氏戎騎正面沖陣連步兵都打不過這一點,呂陽有在進行試驗時親眼所見。
那是步兵列出陣勢,看到騎兵沖陣沒有慌亂自行四散為前提,騎兵撞上去頂多就是消耗步兵陣型的前端幾排,砸出幾道水花就被淹沒了。
說白了就是,騎兵更多是打心理戰,嚇得敵方步兵自亂陣型地亂跑亂竄,一旦敵方步兵散了,才是騎兵的收割時刻;如果敵軍保持嚴謹陣型,騎兵沖上去就是一波流的消耗。
呂武一再給呂陽重復的就是:游弋,襲擾,側擊!
像陰氏現在的輕騎兵,一再游弋騷擾都要小心敵軍的弓箭手,有機會頂多給敵軍側面來一下,剩下的就是欺負潰敗之后的敵人,玩銜尾追殺這種活了。
這也是現在軍隊的特殊性。
特殊在什么地方?
軍隊是各個家族為單位,平時士兵別的沒干,專門在訓練殺人技巧。
他們能聽懂各種指令,有著很強的自我約束力。
導致的是現在的軍隊發生潰敗,一般是貴族先慫再帶著崩盤,士兵自行瓦解的例子相反比較少。
通俗一點就是,現在的兵源素質比起后面那些冷兵器王朝在平均值上更強,沒打就崩潰這種事情在小型諸侯國身上都很難看到。
某些王朝的軍隊,強的可能極強,強到沒有他們打不贏的局部戰爭;弱的則是開拔前往某個戰區的半路,人幾乎都要跑光了。到了戰場,他們可能就是湊個人頭數,不要指望能去沖鋒陷陣,別看到敵人就崩潰算是燒高香了。
呂武說道:“我家若占河套、代地,可增騎兵為五萬。”
那是陰氏領地需要為前提,騎兵的數量必然進行增加,否則很難保住那些地盤。
呂武繼續說道:“十年之內,一再針對秦國,若能滅之必不猶豫;向北則消滅吞并諸狄、戎,開疆拓土壯大我家。”
其實想滅掉秦國估計會很有難度,哪怕是拉上晉國一再針對秦國,秦人最多就是向西不斷遷徙。
到時候,秦人跑去自己的起源之地,重新干養馬這種有前途的事業。
還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呂武很難將秦人西遷之后空出的地盤盡數拿到手,會是一種多家分割持有的現狀。
這種現實條件下,陰氏保有“陰”、“霍”、“呂”、“楊”、“原”這些地盤為基本盤,向北一再拓展需要面對的局面會更簡單,同時還能讓國內各個家族減輕對陰氏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