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真的直接回去并解散,不等于宣告這次鬧劇結束了嗎?接下來還怎么搞事。
不搞大事,一些態度還是要有的,免得接下來既要承擔罪責又失去所有。
國君的態度很是耐人尋味,他沒有展現出任何的態度,只是那么眼睜睜地看著。
而在一個月之后,智罃的身影重新出現在“新田”這個國都。
從外貌看去,智罃比剛退下去時要更糟糕,瘦得就跟皮包骨似得,精神狀態倒是還可以。
可以想象得出來的事。他從元戎帶著惡評退下去,繼承人擔任卿位卻死在任上,智氏面臨后繼無人的局面,身體狀況能好到哪去?
中行偃帶著荀氏、中行氏、程氏的人在城門外迎接,倒是沒看到智起的身影。
“君上有何舉動?”智罃很直接地問中行偃,得到答案又說道:“我料君上必復八卿。”
中行偃也有足夠的政治敏感度,說道:“叔父所言甚是。”
智罃問道:“你將如何?”
中行偃說道:“我為元戎,范氏太盛,陰氏使人看之難料……”
“蠢!”智罃沒半點客氣,先罵了一句,再說道:“陰氏不欲與眾家相爭,只愿向西、向北開拓,不阻撓便不與之為敵。”
就是因為這個中行偃才覺得自己看不懂呂武。
向外擴張這種事情,有搶奪開發“熟”了的其余家族封地香嗎?
晉國的卿位家族歷來就是守住碗里的,再盯上別家鍋里的。要不也不會傾軋那么嚴重,幾個卿位家族時不時就干上一場。
智罃用一雙渾濁的雙眼盯著中行偃,問道:“你不知陰武放縱范氏?”
中行偃很真實地愣了一下,想道:“難道不是范氏太強,陰氏不想關系變得惡劣才退讓的嗎?”
這一下智罃有點明白中行偃站在第幾層了。
中行偃估計以為自己站在第三層,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看著好像站在第二層的范氏和陰氏。
真實的情況是,呂武站在第三層以上,一臉笑意地看著站在第三層的中行偃,再一邊時不時地逗弄著。
智罃不做掩飾地低嘆了一聲,說道:“你既要盟好陰氏,再與之爭奪北部,或可周旋于陰氏、范氏之間。”
中行偃對智罃這種教導人的態度并沒什么不滿,做出了虛心聆聽的表情。
智罃滿臉嚴肅地說道:“萬般不可重蹈我之覆轍!”
啥意思?
中行偃再次愣住,心想:“不要像你一樣貪婪嗎?”
智罃要是能聽到中行偃的心聲,說不定會撲上去飽以老拳。
比較尷尬的是,中行偃歷來就是作為一個執行者,沒實際操刀過任何的長遠部署,做不到能正確判斷戰略價值,別說去進行深度思考了。
智罃看到中行偃愣住的表情,猛然間覺得荀氏主宗和各個小宗的前途太過于堪憂,又認為中行偃上位元戎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