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只是掌握信息而已,很多時候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先機,任何方面都將站在有利的位置。
“智伯可有通報我家,言及來‘陰’何事?”呂武問道。
來稟告的人答道:“并無。”
呂武揮手讓他退下。
目前晉國各個階層普遍對智罃比較不待見,埋怨智罃擔任元戎時期的所作所為,后面智罃更是某種程度讓眾“卿”開始感到厭惡。
一個小插曲過去,呂武繼續部署明年西征的事情,又提到對“甘泉”的建設必須加快。
秦人開始大規模使用騎兵,要是陰氏無法在能夠抽身的時候將秦國逼得遷都,未來雙方糾纏的區域超大概率就是在涇水和洛水沿線。
跟陰氏的騎兵部隊相比,秦國騎兵部隊當然從裝備到戰術上各種不如。
問題是秦人太善于學習了,一年學不會再過個三五年必然學會,甚至在未來可能超過陰氏對騎兵的運用。
呂武會這么覺得主要是有過“先例”。
比如,弩明明是韓國發明,落到秦國手里卻更上一層樓;開創胡服騎射的是趙國,將騎兵玩出花的卻是秦國;魏國用五萬魏武卒擊潰了數十萬秦軍,后面變成秦國銳士甲天下。
最為關鍵的一點,陰氏既要對付秦國,更要提防晉國內部的傾軋,等于無法將所有力量用在秦國身上。
事情的發展有可能是晉國爆發內亂,陰氏將所有力量集中起來跟晉國的某些誰較量,導致秦國能緩過氣來并對陰氏進行超越。這個是絕對要有心理準備的事情!
陰氏家臣不理解呂武對秦國的忌憚,有家臣提醒收支平衡,覺得一次動用三個“師”和攏共兩萬五千騎兵,用兵的規模太過于龐大了。
明明是三年只發展兩萬騎兵,怎么一下子有了兩萬五千騎兵?
陰氏不是收服了白翟嗎?怎么可能讓白翟在旁邊看戲。兩萬五千騎兵里面,超過一萬三千的騎兵是抽調自白翟,剩下的一萬兩千才是陰氏自家的。
另外,白翟的那些騎兵依然保持“原汁原味”,他們單獨跟秦軍交鋒會被教訓得滿頭包,只能幫陰氏負責處理一些邊角料之類的角色。
呂武無比堅決地說道:“三歲之內必將迫使秦庭遷都。若不成,我欲攻克‘雍’城,送歸后子針為秦君!”
這一刻,請叫呂武為大好人。
被刺殺了不計較,還讓后子針成為一國之君,簡直太以德報怨啦!
這么選擇有一個前置條件,比如秦國上下恨死了后子針。
那么,秦人恨后子針嗎?
因為后子針刺殺呂武,導致陰氏接二連三地入侵秦國,秦國要是處在優勢的一方會覺得無所謂,偏偏占據優勢的是陰氏,秦人正在各種各樣的難受。
這樣一搞,明明是成了血賺的刺殺,失敗又被沒完沒了的報復,心態方面肯定不一樣的。
陰氏一邊大肆再秦國那邊破壞后子針的名望,另一邊則是持續對調教作為俘虜的后子針,同時沒忘記其余被俘的秦國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