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是水車之類的東西,屬于各家能看但不能開口要的類型。誰開那個口就是自己心里沒B數,遭到陰氏的惡意反制屬于活該,各家還會進行嘲笑。
這是屬于春秋中葉的一種常規習俗,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是:我想給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給,你只能搶,但我有打死你的權利。
“陰卿,諸卿。”國君沒下車,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說道:“得知諸卿薈聚,寡人來也。”
說!
你們這幫家伙到底想搞什么?
為什么會不約而同來呂武這一邊???
一定是想搞事吧!
國君帶來了一個“旅”的護衛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員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楊干,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蝦米不需要一一介紹。
呂武帶頭行禮,后面一大幫人跟上。
“臣已為君上清掃莊園。”呂武比了一個‘請’的姿勢。
這個時候就該中行偃站出來,他也很合時宜地站出來,說道:“莊園頗大,隨行諸人亦可入駐。”
得了。
免得國君胡思亂想,帶來多少武裝都一塊住唄。
這個表態無比重要。
為了讓國君不至于感到緊張,包括中行偃在內的“卿”以及其余貴族,他們甚至讓自己帶來的武裝撤離“陰”城郊外,跑到更遠的荒郊野外駐扎。
國君看到了智罃,笑著邀請道:“智伯與寡人同車?”
尊老愛幼只是一方面。
在這種公開場合,國君為了表現出“其樂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塊演戲,比如邀請元戎乘坐同一乘車。
國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車,邀請呂武不合適,拿智罃來扛雷罷了。
這不,中行偃明明察覺到了國君的態度,偏偏因為被國君邀請的對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現出任何的不悅。
換作國君不是邀請智罃?中行偃都應該表現出不悅來符合作為元戎的職責。
在晉國,元戎是國君的副手,又是替貴族壓制君權的角色。
一旦讓貴族階層發現元戎壓不住國君?自己下臺會是唯一安全的選項,另一個選項是等著被干死。
智罃有意推辭,發現國君眼神堅定,考慮到老智家的處境艱難,對著幾個“卿”無奈地一笑,才被攙扶著上了國君所在的車輛。
站在呂武稍微靠后位置的士匄低聲說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聽到了。
他們對士匄那句話的理解是:這個元戎有點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