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的部隊推進到距離秦軍約三百米時停了下來,隨后一直待在原地,不見繼續向前推進的跡象。
嬴武很不習慣這樣的戰爭,稍微猶豫下令戰車加速狂飆起來,又再命令弩手緊隨戰車配屬步兵向前。
秦國仿制了陰氏的弩,最遠射程大概是兩百二十米左右?
手持弩的秦軍士兵,他們進入到射程可達范圍停下來,聽到密集的梆子聲進行射箭。
射出去的弩箭飛到半空,下方是速度完全起來的秦軍戰車兵,以及很努力要跟上己方戰車卻脫節了的秦軍步兵。
弩箭從秦軍部隊上空飛過,再對著魏氏的部隊落下去。
組成陣型的魏氏部隊,前面早就組織起了盾墻。
那是一面大盾杵在地上直面前方,另一面大盾覆蓋上去成為朝前傾斜狀,第三面盾牌則是平舉搭著,一道盾牌搭建起來的屏障也就成型。
一桿桿的長戟從盾墻的空隙伸出來,它們的存在讓盾墻前方多了密密麻麻的利器,看上去真的就是刺猬一般。
身穿三層重甲的魏氏重步兵擠著躲在盾墻后面,他們屏住呼吸等待下一步的指令,耳朵里卻傳來“嘚嘚嘚”的動靜,隨后又傳來悶哼以及慘叫。
原來是秦軍弩兵射來的箭矢落在盾墻之上,一些弩箭則是越過盾墻,射中不在盾墻庇護下的魏氏弓箭手和其余步兵。
魏絳已經被自己的戎右持盾擋在前方,視線依然能看到中箭倒地的魏氏士兵,目測過后眉頭只是輕輕皺了一下就松開。
秦軍的弩手并不多,數量約是五六百,每一次射箭的間隔在三分鐘左右。
他們射出的第一輪弩箭落下,秦軍的戰車兵就已經沖到魏氏陣線前方百米之內,以常理是不會再射第二輪的。
秦軍戰車兵看到前方升了“烏云”,各乘戰車的戰車主將很自覺地拿起盾牌,戎右則是持盾看顧馭手。
這個是戰車處于馳騁下的不同之處,戰斗狀態下戎右會看顧的是戰車主將,馭手更多時候只能自求多福。
很響的碰撞聲開始在戰線各處出現,期間還能聽到大吼之聲,少不了人類凄厲的慘叫聲和戰馬的嘶鳴之聲。
畫面是戰馬在馭手的驅使下沖上去,太多的尖銳物致使它的眼眸里出現恐懼,屁股一再被抽打,想停下來卻被車身的慣性推著往前跑,一頭撞上去時,可能沒碰觸到盾墻,先被長戟給捅了個正著。
沖向盾墻的秦軍戰車兵,少量半途拉車的馬被射死停了下來,一部分失去了車組人員降緩速度,更多的則是因為戰馬不聽話停在盾墻前,只有極少數秦軍戰車狠狠地撞了上去。
站得高看得遠的呂武看得非常專注,心想:“魏氏的‘烏龜流’玩得不怎么樣。魏絳到底怎么想的?不出動戰車勾引和消耗秦軍戰車,讓‘烏龜陣’去接受秦軍戰車沖擊的考驗。”
盡管沖撞上去的秦軍戰車數量不多,魏氏盾陣在秦軍戰車的沖擊下還是斷成了好幾節,唯一證明的就是哪怕遭遇戰車沖撞,有三排魏氏重步兵在前方,秦軍戰車兵撞進去也被抵住,無法取得更多更大的戰果。
這個可比傳統部隊遭遇戰車沖撞,一撞就能撞進去很深很遠,甚至可能出現鑿穿現象,真的要好太多了!
魏絳對發生的一切暫時不好做判斷,大聲喊道:“整隊,整隊!弓箭手漫射,輕‘卒’越位向前,重‘卒’退后休整,復待沖陣。”
因為距離的關系,呂武無法聽到魏絳下了什么命令,看到魏氏部隊的一系列舉動,腦袋上冒起一排排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