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夠擒拿秦國公子!
再說了,哪怕是貴族,怎么都要是“上大夫”的身份,要不哪夠資格去俘虜一國公子呢?
這就很春秋了!
諸侯國貴族不能俘虜一國之君。這個種例子非常多,要說哪次最出名,或許是郤至在“鄢陵之戰”的五進五退?當時楚君熊審厚臉皮就是不跑,搞得郤至每次都要退兵。
沛無比糾結地說:“秦庭刺殺主,無禮儀制度在先,我等亦可效仿?”
加洛精神一振,說道:“主有言,秦庭不復于禮,陰氏何言理栽。”
兩個人找到了干壞事的理由,嘀嘀咕咕一陣商議。
沛負責聯絡同在“雍”的陰氏細作,查清楚嬴籍出宮城的時間和行動路線,再摸一摸路線上有哪些家族要特別留意。
加洛則是跟偽裝進城的其余隊伍協商,調來多少武力,合適再什么時候動手,動手之后又該干些什么。
他倆這么搞,總算是有點干臟活該有的素質。
率領大軍急趕南下的宋斌,內心里其實慌得一批。
偷襲一國的都城?這事異族有干過,諸夏的國戰真沒有相關的例子。
諸夏諸侯國的內戰,無外乎就是派人宣戰,約個地點,再帶軍隊過去,雙方還能陣前嘮嗑,軍隊擺開陣勢干一場,輸了的認慫,嬴的一方不干趕盡殺絕的事。
這種戰爭歷來不以破壞為主,甚至會刻意避開生產區域,哪怕周邊有耕田什么的,信不信雙方會約束不得踐踏?
真的開打之后,什么斷掉敵軍糧道,截殺對方傳令兵,干那是絕對不會干的,玩得就是互相克制,貴族還要顯示出彬彬有禮的一面。
當前的各國,認為出現最過分的事情是什么?近的只有“鄢陵之戰”中楚軍逼到晉軍營寨之前,沒留給晉軍用來擺陣的空間。
看看,瞧瞧,楚軍沒有偷襲,只是軍隊向前壓進,過程中還一箭未發。這都能被視為過分?能充分了解到現在的主流思想,搞清楚什么是“君子之戰”的!
楚國被罵蠻夷,大多數時候卻執行諸夏的交戰規則。
時間向后推移個一兩百年,人們再去了解楚國,得出的結論只會有一個:這特么不是君子之國,又是什么!
當然,要是時間再流逝個兩千多年,人們的看法又會出現改變:有個傻子明明能打半渡而擊,偏偏要等敵軍過河再列陣。輸了純屬活該,那人就是個24K金的傻逼啊!
“如此作為,是好是壞?”宋斌手抓住車護欄,心里一片亂糟糟,想道:“國中各家如何看待陰氏,列國會否側目?”
周邊是一再呼嘯而過的騎兵,他們不用帶腦子,執行上面傳達下來的命令就行。
霍擅騎馬靠近過來,大聲說道:“‘雍’已遙遙可見,是否點燃狼煙?”
宋斌將心神收回來,一咬牙喊道:“點!”
這特么,來都已經來了,顧不了那么多了喂!
一個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