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秦國高層得出真心打不過陰氏軍隊的頹喪結論,想要給魏氏造成更大的損失,來增加陰氏和魏氏的嫌隙。
魏絳有沒有窺探到秦國高層的用意呢?他一想到魏氏的軍隊打贏了也是追不上秦軍,心中的煩悶加劇,臉色變得有些陰鷙。
“我料秦軍已在收拾細軟。”呂武一邊諾有所思,一邊繼續說道:“大軍折損過半,未能重創我軍,秦庭為將來計,怎敢全軍戰沒于此?需得留有元氣。”
一幫人霍地就站了起來。
他們很想知道呂武怎么會有這樣的判斷。
魏絳左右看了看,發現陰氏的一些騎兵將領不在,問道:“上將軍已派騎兵出擊?”
呂武說道:“非是出兵直擊,繞道往之秦軍歸途是也。”
這些天交戰下來,陰氏還能繼續參戰的騎兵減少到三千左右,打正戰會被數量在兩萬以上的秦軍騎兵淹沒,搞一搞操后路打突然襲擊才是正確用法。
算一算時間,他們跟秦軍主力對峙又開打,耗費的時間超過了五個月?
呂武在兩天前已經接到宋斌的匯報,秦國都城“雍”已經在陰氏的控制之下。
從他們這里去“雍”這座秦國都城,每天走個五十里左右,需要耗時至少十天。
當然,騎士不斷換乘馳騁,一個晝夜走個兩百里不成問題。
那么就是說,呂武在接到匯報的時間,應該是宋斌率軍拿下“雍”的第四天或第五天?
不知道有沒有秦人快馬而來,向率軍遠征的秦君嬴石奏報“雍”失陷的消息?
有或沒有?反正呂武必須做好一應的準備。
這么說來,該地秦軍的撤退會是一種必然,差別是自己撐不下去,或是得知“雍”陷落的被迫撤離。
呂武并沒有將“雍”陷落的消息說出來。
哪怕是以正面的手段將“雍”拿下?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其實都有些說不準。
玩臟手段拿下一國都城?沒得說,肯定要極力進行掩蓋的!
為什么?一切只因為現在是春秋中葉!
這種現實讓呂武很難受,無比的難受!!!
攻克一國首都,無法盡情地夸耀武功,相反需要低調處理,是其余年代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呂武正確的做法是盡可能地消除影響,再悶聲進行掠奪。
簡單說就是:好處占盡,壞名聲一點都不能背!
下雨天氣一直在持續。
事先有所猜測的晉軍一方,果然察覺到了秦軍撤退的跡象。
秦軍沒有拆除營盤,他們甚至往對著晉軍的營寨區域進行了嚴密的部署。
這樣做,一來是做出還想打下去的假象,使得晉軍無法窺探到真正意圖;再則是一旦被發現想撤退,加強的部署能抵御晉軍的進攻,必要時還能出擊糾纏住想追擊的晉軍。
因為呂武的先見之明,晉軍這邊并不存在“戰爭迷霧”這種現象,他們觀賞秦軍的表演,有針對性地進行了一系列安排。
事情在某一天出現了意外。
今天,士雃再一次作為使者出動,來到了呂武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