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得知全國動員的兵力合起來大約十四個“軍”的時候,想法是:“尼瑪,未來一年誰都別想好過了。”
他會產生那樣的想法很現實,集結“士”、“徒”、“羨”就等于每個封主動用了當年的征召額度,要再用兵就需要封主擔負后勤供應。
另外一點,抽調人力必然造成生產力的減少,乃至于是使得生產被迫中斷。
資源被消耗,生產卻是停止,征召起來的軍隊沒有取得收獲,大家的日子能好過才怪!
國君不是瞎子聾子,一定是被氣壞了。
平時各個家族受到征召,出動份額之內的軍隊就是各種叫苦連天。
尼瑪!
原來各個家族發起狠來,能用征召的兵力是那么多啊?
國君才不在乎破壞性動員和合理動員是怎么回事,只看到各個家族的兵力真心不少,氣憤的同時必然心生恐懼。
公族這一次表現也很亮眼。所有公族的軍隊合起來,占了十四個“軍”的四個,以數量而言多余任何一個非公族個體家族。
這一點尤其令國君無語和惱怒。
原來公族的實力這么強,平時卻是一個個特么裝死狗。
那一刻,國君的手帕金森似得直顫抖,手里的什么東西砸向案幾,歇斯底里大吼:氣死偶嘞!!!
公族不就是一家子嗎?國君是作為家主,其余各家能被稱呼為小宗,算起來其實跟中行偃擁有對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號令的權利一樣,再一致碰上了小宗不聽話的局面。
“曲沃”一系玩砸了唄。
才讓公族變成現如今這般模樣。
國君要怪只能怪自己的祖先,其余什么話講了不會有什么用還丟臉,改變不了公族當前是一盤散沙的事實。
呂武能大體上猜測國君的心情,自己講實話則是被嚇了一大跳,很慶幸沒立刻干對趙氏嬴姓的取而代之。
只看這一次動員的兵力,不看到底能夠維持這樣的兵力作戰多久,不嚇人嗎?
呂武很努力地進行計算,得出的結論是自家動員兩個“軍(70000兵力)”會是一種極限,再多不是助力而是拖累。
畢竟,是個活人就要吃飯,也不能空著兩只手只會喊“Waaaaaaagh”。
這一次,范氏動員的軍隊數量證實了一點,晉國內部以單個家族來算,范氏是當之無愧的最強。
呂武還看出了一點,小舅子趙武抱上了士匄這條粗大腿,趙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選擇以范氏馬首是瞻。
這是背叛嗎?不能完全算是。
呂武動動嘴,趙武成了晉國的“卿”之一。
沒有呂武推舉,國君也會讓趙武獲得卿位,趙氏也沒有從任何形式上跟陰氏結盟。
要說背叛,趙武背叛的人是國君和韓厥。
國君和韓厥是那么的看顧趙武,尤其以韓厥的付出最多,一度差點讓韓氏被拉扯進深坑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