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范氏的人中箭,倒下的卻是沒幾個,哪怕倒下也沒有立刻死亡,他們被同伴拉著向后撤。
通道只有一條,傷患不移開就會擋住后面人的進攻路線,到時候會造成踩踏。中箭只是受傷,反復被踩踏會沒了小命的。
“有階梯,坡度約是七十五度……”呂武看著進攻的范氏士兵沒拿盾牌,一個個不斷中箭。
場面是,“章臺”上方的鄭軍弓箭手不斷射箭,下方的范氏士兵頂著箭矢艱難向上,不時有范氏士兵倒下,或是滾落砸到了后方的袍澤,又或是留在原地成了障礙物。
幸賴于身穿陰氏的鐵甲,中箭的人多,立刻斃命的卻沒幾個。
明知道“章臺”的鄭軍會用弓箭伺候,士匄怎么沒有讓進攻的范氏士兵準備盾牌?
應該不是攜帶盾牌會成為累贅。
看看進攻中的范氏士兵都在干什么就能知道,他們代表的是范氏的面子,要用絕對的堅韌意志,不斷出現的死傷,來展現屬于范氏的風采。
現場沒人取笑士匄的安排,相反他們用著一種敬佩的表情在觀看。
其實沒什么復雜的地方。無外乎就是范氏在“馮”丟了臉,一些恥辱需要用血洗涮,可以是敵人的,也能是自己人的。
承受重大死傷與艱難的范氏士兵,他們一再往上,經過約六十米的階梯攀登之后,抵近了登上“章臺”的大門。而到了這一步,他們僅是剩下一百三十人左右。
“沒有丟下檑木或是滾石……”呂武剛在心里吐槽完,上方的情況出現了變化。
鄭軍抬來了明顯就是房梁柱的木頭,相隔幾個呼吸一再丟,一丟出去的粗圓木受于坡度的原理一個個滾滾向下。
攻到“大門”位置的范氏士兵在興奮狀態中迎來了粗圓木,他們的興奮是火,粗圓木是水,火遇上水被澆熄,心里只剩下了透心涼。
失敗了?
付出那么大的死傷抵近“章臺”的大門前,腦門上再重重地挨了一棍子。
失敗了!
士匄的眼睛紅了,到底是悲傷,還是憤怒,不得而知。
他在咆哮,看上去完全失態了。
魯國那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執政叔孫僑如跑去向晉君姬周請戰。
也許在魯國的某些人看來,是個賣人情給晉國和范氏的機會?
晉君姬周當然不會同意,看魯國執政叔孫僑如的目光非常不善。
晉國君臣有內部矛盾是一回事,魯國來湊尼瑪的熱鬧啊!
隨后,士匄得知魯國干了什么,本就一肚子火,失態之下直接逮著魯國執政叔孫僑如一陣噴。
晉君姬周沒制止。
列國群臣純粹就是看個熱鬧。
暴怒狀態的士匄沒打算放棄,再一次請求由范氏來進行進攻。
還在品味剛才發生一切的呂武,他所知道的是沒有守軍這么的干過,非常好奇地想道:“拆房梁來當檑木是誰的主意?真特娘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