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帶一個“師”出征,留下一個“旅”已經覺得去收獲的人手不夠用,自然要上前線親自指揮的嘛。
呂武卻是要留下?他們驚訝之余,需要想明白呂武是要干么。
“秦軍亦在此處。”呂武給了一個解釋。
眾人一聽也就釋然。
呂武除了是晉國的“常務卿大夫”之外,還是秦國的執政,一個人要干兩份活,留下也就顯得沒毛病。
“秦國亦有公室前來,統兵之將乃是贏造?”晉君姬周并不覺得沒了呂武秦軍就沒人管了,想道:“陰卿知曉衛君無禮,齊君桀驁,余下各國或有背離之舉,刻意留守啊。”
隨便他們怎么想吧。
呂武純粹就是手底下有一幫非常擅長劫掠的家臣和戰將,不用親自率軍前往就能將事情辦妥。
在這種前提下,不親自去就免了過多的招搖,何必要要去呢?
列國君臣得知晉軍分兵,他們只知道晉國的“卿”只留下呂武和趙武,又清楚趙武已經退出作戰序列,對呂武特地留下有自己的解讀。
對晉國有想法的諸侯國,他們的君臣想到的是呂武的悍勇無雙,能夠更大程度地保證晉君姬周的安全。
對晉國恭順的國家,樂得呂武留下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呂武,說不定能有什么意外驚喜。
中行偃、士匄、魏琦和程鄭帶著家族軍隊出去撒歡,不會去攻打正兒八經的城池,盯著易于攻打的“邑”和“邦”也就是了。
因為沒有事先約定劫掠區,不同的家族難免會發生盯上同一個目標的事,起爭執也就難免。
呂武沒那么快知道那些狗屁倒爐的齷蹉事。
他觀看衛軍攻打“鄶”,攻城方和守城方互有損失,以攻城方的損失更慘重一些。
衛君衛衎要求孫林父一天就將“鄶”攻下。
然而,這一打就是八天。
期間衛軍有登上過城墻,很快就被鄭軍肅清,城池一直牢牢掌握在鄭軍手中。
衛軍一個“軍”折損率將近三成,將士拒絕再攻城了。
衛君衛衎從一天沒有攻克“鄶”的半發瘋狀態,到八天之后的麻木。
他得知折損率到三成被拒絕攻城,出奇地沒有暴跳如雷,跑去邀請宋軍一起攻城。
宋國右師華元又沒瘋。
打這種城池會死傷慘重,收獲卻未必能有多少,不是非打不可,毛病了才去死磕。
也許是老天拯救衛君衛衎的面子?
在衛君衛衎左右為難,丟不下臉皮承認攻不下“鄶”之前,外出游獵的晉國各“卿”先后回來,帶來了鄭國屈服的消息。
衛君衛衎找到了臺階,嗶嗶叨說是鄭國屈服得太快,要不然衛軍一定能攻下“鄶”云云,攻城卻是停了下來。
這一次鄭國給的戰敗賠款很有誠意。
而晉國君臣實際上知道這一次根本無法將戰爭賠款拿到手,他們已經親自動手去搶,想要達到的戰略目標也已經完成。
晉君姬周招呼一眾小弟,進行了一連串熱情洋溢的演講,宣布退兵啦。
他們要回去“虎牢”好好黑皮一場,等著楚國得知鄭國屈服于晉國派兵北上。
到時候是繼續玩,還是退回國內,看實際情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