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壓根就是特么的胡說八道,趙氏滅亡在某個時間段是眾望所歸,后面風聲變了無非是卿位家族怕了,再來就是趙武復立,欒氏和郤氏卻是特么滅亡了。
扒高踩低這種事情不要太奇怪,決定“對錯”有相當多的標準,什么是“對”或什么是“錯”,還不是要看誰掌握了話語權嗎?
國君想道:“陰氏與范氏、魏氏結盟,荀氏(中行氏)、智氏、趙氏此后便由呂武庇護,解朔乃是呂武的應聲蟲。寡人占八‘卿’其一,余下七‘卿’……”
事情特么大條了啊!
好不容易壓制了中行偃又拉攏了智瑩,結果是中行偃和智瑩雙雙去世。
本以為公族獲得卿位之一是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然后剩下的七個卿位家族成特么一伙的啦!
國君張了張嘴,想說什么話都重新咽回去。
“君上,此乃臣與在位眾‘卿’共議,予君上過目。”呂武的態度上不存在咄咄逼人,看上去還老溫和了,言語文字的殺傷力則是將國君渾身捅得血淋淋。
那是俺們的全體意志,大佬就別再掙扎了。
真的要掙扎,請大佬用力輕一點,免得造成不可預估之后事。
國君不甘地說道:“陰卿早先告知,愿予寡人共謀大業。”
呂武行禮,再無比認真地答道:“此,便是與君上共謀大業。”
已經去世的中行偃無法獲得眾多卿位家族的支持,又沒辦法將中小貴族團結起來,晉國不具備跟楚國爭霸的條件。
現在,呂武已經獲得了范氏和魏氏的支持,還用庇護荀氏(中行氏)、智氏和趙氏的名份成功獲得三家的內部話語權,更是有忠心小跟班解氏。
哪怕“常務卿大夫”里面有祁奚這么一粒老鼠屎,一點都不會妨礙眾卿位家族的大團結局面。
一個前所未有的強勢元戎即將登場,國中那些中小貴族敢蹦跶是在找死,老老實實聽話保平安,懂得撲上來抱大腿才能獲得好處。
那樣一搞,國君可能會非常不爽,以元戎為首的貴族集體會讓國君學會怎么在苦中強顏歡笑的作樂。
國君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掙扎一下,說道:“韓氏于國有功……”
有嗎?
韓簡和韓子輿這韓氏的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或許是對晉國有功勞,關鍵是多遠之前的事,也沒有人感念韓氏的功勞。
到了韓厥之后,韓氏玩起了“龜息大法”,搞的是不得罪人,不參與任何爭斗,結果在國家大事上也沒什么貢獻。
事實情況就是那樣,一個不想跟任何人玩的人,誰還愿意帶他玩了?能表現得中規中矩就不錯,想立大功是在夢中。
國君現在提韓氏,是怕韓氏死得不夠快,不夠慘啊!
呂武給出了一個不確定的答案,說道:“韓氏或可再任卿位,需有大功在身。”
大佬,關于到底是誰刺殺中行偃和智瑩還沒有找到兇手。
刺客使用了很高的射箭技術吶。
大佬就不動動腦子的嗎?
一旦無法找到兇手,到時候韓氏不是兇手,超大概率也會變成兇手的。
在這種氛圍之下,將韓氏推上卿位,是怕后面的事情不夠大咯?
身為大佬,怎么能連這種基礎的政治智慧都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