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和上軍花了將近三個月才回到“新田”,呂武做主對戰利品進行了分配。
物資以及人口不會存在太多爭議的地方。
陰氏要的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口,普通人口的數量方面可以進行讓利。
在物資方面,貴重金屬對陰氏的吸引力不大,倒是鹽巴以及布匹需要極力爭取。
范氏跟陰氏需求不一樣,他們喜歡的是農夫,也就不與陰氏在戰利品分配上形成對立。
而資源上面,范氏對鹽巴與布匹的需求同樣在乎,想侵占陰氏的利益則是想都別想。
因為是第一次作為元戎出征,呂武壓下了范氏的貪婪,采取了最大程度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又一次收獲了中小貴族的好感。
等到新一年的春暖花開季節到來,呂武下達了新的征召命令,中軍與上軍將再次集結。
這一次他們需要南下前往“虎牢”。
去年征討齊國收獲太大,每一個家族都是獲得了遠比自己想象更多的好處,以至于出征名額需要靠搶。
在那種現狀下,呂武自然而然能夠給出更高的指標。
比如,哪一家必須有多少甲士,“徒”的數量應該達到多少,之類等等。
臨出征前,士匄特地找到呂武了。
士匄說道:“今歲我需陰氏一萬兩千騎兵,亦可使魏氏出兵。”
去年范氏為主、陰氏為輔一起對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展開入侵,戰事的發展沒什么大開大合,有的只是一種很穩當的步步蠶食。
過程中陰氏主要負責尋找和追擊,范氏則是占領一地就留下駐守部隊。
那樣的一種打法,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的活動空間一再遭到擠壓,范氏為主、陰氏為輔的格局就顯得很是名不副實了。
“可。”呂武先答應下來,再說道:“收獲之事需得重新再議。”
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不跟他們剛正面,大型的會戰打不起來,出力最多的一方變成了陰氏,收獲的分配方案理所當然要重新商議的。
士匄盡管心里極度不情愿,還是說道:“自然如此。”
范氏同意魏氏加入進去,原因方面比較復雜。
首先是戰爭的方式,再來就是范氏跟陰氏走近,拉魏氏進來有利于結成利益同盟。
這一次中軍和上軍南下,抵達“虎牢”之后,呂武免不了會對中行吳和解朔發難;陰氏、范氏和魏氏為了避免“國將不國”的局面,需要聯合起來向國君討公道。
臨時的結盟很有必要,士匄想的則是范氏、陰氏和魏氏展開正式的結盟,操作著開始壓制或蠶食其余家族。
洞察到范氏想法的呂武非但不會制止,相反是會各種鼓勵。
在呂武看來,范氏想要晉國只剩下“三家獨大”完全可以有,他們日后是再決勝出“一家獨強”,還是三家瓜分晉國,陰氏不吃虧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