蒍以鄧抓住機會,說道:“鄭國悖盟,王上可要當即討之?”
老大,咱們沒抓住機會弄死晉國的下軍和新軍,給晉君姬周“剃光頭”的事業也沒有干成。
今天打下來,晉國的中軍和上軍明顯不好惹。
要不,咱們還是穩一波,先去教訓鄭國找找自尊,回頭再跟晉國拼了吧?
蒍以鄧的建議并不突兀。
楚國十分強大,背刺鄭國又怎么啦?
鄭軍敢偷襲楚軍的營寨就是不對!
另外,鄭國解除了跟楚國的盟友關系,一定會跑去抱住晉國的大腿。
一旦鄭國鐵了心要抱住晉國大腿不松手?楚國的一幫小弟就有罪受啦!
他們肯定要趁晉國沒反應過來之前先解決鄭國,無法將鄭國打死,就打到鄭國半身不遂。
理由就擺在那里,楚君熊審有個臺階能夠順著下。
“寡人不服!”楚君熊審想到今天被呂武逼到身前就來氣。
想到了什么似得,楚君熊審問道:“晉軍傷亡幾何?”
子囊底氣不是那么足地說道:“應是三萬有余?”
什么玩意?
楚君熊審抓起案幾上的酒爵甩了出去,大聲說道:“寡人便在軍陣之前!寡人所問,乃是晉中軍、上軍!”
晉國下軍是個什么成份,一定是搞了臟手段,將偃旗了的新軍解散,再補充到下軍去了。
動動腦子,嘴巴別瓢。
晉國的下軍新整編再跟鄭國兩個“軍”死拼,明顯廢了。
楚國是當世霸主,身為令尹怎么能不要臉到拿鄭軍的戰果,給自己臉上貼金!
子囊重新組織語言,艱難地說道:“臣以為晉中軍、上軍,戰死者當是三千余。”
楚軍這邊的戰死數量應該是在兩萬左右?會出現這么夸張的陣亡率,主要是楚軍的中央軍陣遭到反復的箭雨覆蓋,光是楚國中軍的陣亡就占了一萬三以上。
晉軍那邊?位于右翼戰場的范氏傷亡比較大,占了陣亡士兵數量的兩千左右。
新編下軍的話,戰死的數量約有六千,不算輕傷的重傷士兵三百多。只有三百多是因為被抬了回去,沒有抬回去只能在戰場上等死。
所以,只是打了一天,楚國和晉國合起來陣亡的士兵數量就達到將近三萬,是吧?
那可是三萬名士兵,好多諸侯國全國的總人口連三萬都沒有,別說是三萬的軍隊了!
楚君熊審又是沉默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說道:“寡人絕不撤兵!”
尼瑪!
竟然被箭雨兩次覆蓋,還被逼到了“王駕”前面。
寡人不要面子的嗎?
這一茬,必須討要回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