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近期已經在對改革步伐進行加快,未來大概七年或十年內,會將土地私有制普及到屬民階層。
這樣子看似是個地主家的傻兒子在揮霍財產,但凡懂得經濟學,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太詳細的東西不用說,僅是知道會解放社會生產力就行了。
更內涵的層次,無非就是陰氏將獲得無數人的效忠,并且吸引來自各個家族與異國的人口投效。
這個并不是呂武又“發明”了什么制度,土地私有制很早就出現,跟知識一樣被某個階層壟斷而已。
孔夫子樂意向人傳播知識得到了“至圣先師”的稱號。
呂武率先推動普及到普通人的土地私有制,能不能得到個“土地之X”的名號?
好像挺難的???
還是說,孔夫子有一幫徒子徒孫玩命吹,干了推行土地私有制的某個誰被迫深藏功與名?
兩天的時間過去。
某天早晨的天空突然被烏云所籠罩,沒一會竟然下起了傾盆大雨。
雨從開始下就很大,持續到中午時分才有變小的跡象,可是中雨也就維持了半個時辰,接下來就變成了天空云層閃電道道,一聲聲的轟隆雷聲作響。
呂武得到匯報,楚軍辛苦兩天搭了一小段的橋梁被河水沖垮了。
“楚軍遠來,聚者眾也。”士匄很是幸災樂禍。
是的呢。
楚國本來是在攻打宋國,打到一半才來到衛國,行軍起碼千里之遙。
從楚國本土運糧來衛國的路途非常遙遠,有二十多萬大軍嗷嗷待哺,楚國運糧的數量越多,代表路上的消耗量絕對會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比較要命的是,晉國從來沒有聽說過楚軍缺糧,甚至楚軍每一次戰敗都會丟下大量的糧食。
呂武好奇之下有專門的刺探情報,發現楚國并沒有大型產糧區,納悶怎么有那么多的糧食能消耗。
事實上,晉國也沒有大型產糧區,一樣沒有出現過缺糧的現象。
這個是跟現在的社會制度有關,餓反正餓不到有自己名下產地和產業的“士”階級以上,普通人會不會出現缺糧情況就不用提起了。
少數剝削多數,集中起來的資源被耗費在軍事用途,還能造成缺糧必定是發生大干旱或大水澇。
呂武說道:“楚軍自‘邲之戰’再次飲馬大河。”
不管是因為什么而發生,他們沒有將楚軍重創到一定程度,僅是楚軍再一次打過大河,史書上面會記載他們的罪過和恥辱。
士匄的呼吸一窒,覺得這口從天而降的黑鍋太特么煩人了!
雨一下,前幾天雨勢很大,后面雖然降雨量減少,還是斷斷續續下了將近半個月。
天氣重新放晴,地面濕度太大依然不適合交戰,怎么都需要再等個四五天的時間。
在晉軍和楚軍重新準備交戰的階段,衛君衛衎帶著出征的衛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