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禮崩樂壞”之前,關于“圖書館”的建立這一項上面,列國并沒有違背。
這個就是老子(李耳)要進學為什么會選擇去“絡邑”的原因。
說白了,當時只有兩個勢力擁有比較全的資料,一個是周王室,另一個是魯國。
天下人誰不知道魯國排外又忒能罵,老子是為了求學,又不是為了惹麻煩,才不會去“曲阜”找不愉快。
而如果老子真的去魯國,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都不一定能獲得進入魯國“圖書館”的資格,超大概率是惹得一身騷再灰溜溜地回去厲國(現為楚國附庸)。
下軍開拔離開。
呂武帶著三個“師”依然待在“牧”這個地方。
他們駐守在“牧”算是震懾不愿意接受現實的衛國貴族,再來就是等著衛君衛衎要搞什么。
在呂武的分配中,孫氏原先有哪幾塊封地都會得到保留,還新增了“朝歌”這么一座城池。
“朝歌”算是衛國當前階段的都城,但又不是都城。
還是那句話,一國之君選擇常駐哪里,那里就會成為都城,并不是哪座城池一定就是都城。
呂武這邊得到的消息是為君衛衎跟宋君子成鬧起來了。
原因?宋君子成邀請衛君衛衎南下,本來衛君衛衎要歸國,宋君子成卻是邀請衛君衛衎前往“商丘”做客。這么一搞,衛君衛衎不將鍋扣在宋國頭上才怪。
得知晉國對衛國干了什么的宋國君臣集體懵逼了。
宋國君臣當然知道晉國不好惹,尤其是呂武就任晉國元戎一職之后,整個晉國壓根就是成了“平頭哥”,不惹都要挨揍,惹了別想好過。
有點回過神來的宋國君臣沒有阻止衛君衛衎歸國,他們還派出一支使節團前往“虎牢”求見晉君姬周,宋國右師華元則是跟在衛君衛衎的隊伍里。
宋國君臣不是要叫屈,更沒有要晉國給個交代的意思,純粹就是擺出一種“認了”的姿態,再問問晉國還有什么需要宋國干的沒有。
長期處在一種啥都沒干也要被黑的宋國,他們太清楚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早就認清這個世界很現實的真相。
遭到削弱的衛國無法再幫到宋國更多,宋國還被晉國坑了一把,現實卻逼迫宋國不得不將晉國的大腿抱得更緊一些,算賬那是不可能算賬的,還不如認了下來,用低姿態讓晉國感到不好意思,哀求在其它方面更照顧宋國一些。
呂武見到華元已經是一個月之后的事情了。
華元沒有提及衛國的任何事,提供了吳國出兵入侵楚國的消息,再說道:“楚吳開戰,并無楚侯今歲率軍北上消息。”
鄭國該是松了口氣,還是滿心的憤怒呢?
要知道鄭國為了抵御楚國的報復,幾乎將所有軍隊抽調到南方,致使士匄的入侵行動非常順利,并且還丟了之前從宋國那里搶去的城池。
軍事行動進展順利的士匄完全能夠排除呂武削弱范氏的猜測,再得出一個事實:哪怕是一座堅城,駐防兵力不足,想打下來并不難。
“寡君已命子雍往‘虎牢’致謝晉侯。”華元說的是晉國幫助宋國奪回失地的事情。
宋國這么識相?呂武不能沒有任何表示,笑著問道:“右師此來何事?”
華元說道:“衛君無道,宋贈……”
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