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孫宿看到衛軍得知晉軍來了,竟然還敢發起進攻,錯愕道:“衛君有腦疾,不可治也!”
瑪德。
不愧是精神病啊!
明知道一定輸,還敢不留任何余地,來了全軍一個全軍突擊?
不應該派人商量投降輸一半的事宜嗎?
魯國要的又不多,只是想拿回屬于自己的城邑而已。
當然,魯國君臣認定自己一定贏,衛軍一定會輸,前提是晉軍站在他們這一邊加入交戰。
活在自己構建美夢中的魯人一點都不帶慫的,帶著極大的信心和熱情發起反沖鋒了。
兩軍很快就撞到了一塊,戰車蠻橫地沖撞,步兵躲避或是趕緊想法子應對戰車,隨后進入到排起戰列線對著干的畫面。
認定自己會贏的魯軍表現得很勇敢,他們一邊跟衛軍玩命,一邊會忍不住頻頻窺探晉軍還距離多遠。
衛軍在衛君衛衎的帶動下,有一個算一個對這一場交戰沒了獲勝的信心,玩的就是自暴自棄外加歇斯底里的發泄,以至于能夠看到不少衛軍邊哭邊打,給魯軍一種自己在和神經病較量的感覺。
“魯軍竟能戰?”中行吳很是納悶地說了一句。
呂武的戰車跟中行吳的戰車并行,兩人一路上沒少交流,談的卻不是什么國家大事。
聽到那一句話,呂武莞爾了一下下,大聲說道:“全軍止步!”
難得魯人表現得那么能打,怎么能不好好欣賞呢?
其實,魯國有段時間的確挺能打,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全身上下只剩一張嘴活著。
帶著飽滿熱情的魯軍那么是一對二,還是死死地扛住了衛軍的攻勢,并且還有點要反推上去的意思?
“夫戰,勇氣也。”中行吳說道。
是哦。
魯人以為晉軍隨時會加入交戰,自以為有晉軍撐腰變得渾身是膽。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魯國跟衛國從理論上屬于同一級別,衛國還遭到了晉國的極大削弱,搞得魯國覺得自己比衛國強一丟丟,真不帶怕的。
呂武不再看交戰現場,用訝異的目光看向中行吳,心想:“這是有了什么領悟嗎?”
那一句“夫戰,勇氣也”是一個叫曹劌的魯國人說的。背景是魯國和齊國出現很大的糾紛,在“長勺之戰”爆發前魯國進行內部討論,曹劌站出來闡述魯國必勝的觀點,史稱“曹劌論戰”。
所以,呂武以為中行吳領悟了兵法什么的,實際上中行吳是在講一段歷史,兩人的腦電波不在同一頻率。
一直以來都是晉人拼命,其余的小弟在旁邊看著。
晉人很少有機會能觀賞他國交戰,停下腳步的中軍和下軍原地坐下休息,對魯軍和衛軍的表現開始進行交流。
一個人說話聽著很笑聲,太多人說話,哪怕每一個人的聲音都不大,一陣“嗡嗡嗡”的聲音依然不可避免的出現。
呂武掃視了一下大軍,看到沒有人亂走亂動,想了想也就不制止士兵說話了。
魯軍勇敢應戰,打著打著一再打著,看到晉軍停在原地不動彈,一開始以為晉軍只是稍作休息和調整就會繼續推進,等啊等的,等得花都要謝了,晉軍還是沒有動一下。
魯君午問道:“陰子當時如何講?”
季孫宿很篤定地說:“陰子當日所言,一月為歸期。”
是那句話沒有錯啊。
呂武說的就是晉軍什么時候會轉道回國。
季孫宿經過一陣腦補,變成:你們勇敢的上,一個月后俺陰武一定去幫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