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國君臣識相,晉國肯定會重新接納吳國,再對吳國進行一些必要的幫助。
但凡吳國不會做人或者道歉的代價不夠誠意,晉國作為霸主國的顏面沒那么掉價,肯定不會直接跟吳國恢復邦交,頂多就是操控鄭國或宋國跟吳國進行交際。
列國對晉國和楚國在“許①”舉行會盟的關注度超乎想象,他們將這一次會盟視為關乎到未來“世界局勢”的走向。
最為關注和緊張的是鄭國和宋國。
鄭國現在將楚國得罪得夠嗆。他們除非愿意付出足夠大的代價,要不然就別再玩左右橫跳的游戲了。
另一種解讀方式,鄭國要是愿意付出大代價,不如堅持奉行跟晉國結盟的政策,免得國家的信譽值變得徹底無法得到挽救。
宋國跟楚國的相處方式很少有和平的階段,不是小打就是大打,不取決于宋國到底想怎么樣,看的是楚國要不要放過宋國。
楚國對宋國的相處方式決定了一點,也就是并非晉國離不開宋國,是宋國仰仗來自晉國的支援。
在各自的需要之下,要是晉國和楚國停戰,鄭國高層就該狂扇自己的耳巴子,宋國高層則是感覺末日來臨了。
晉國的君臣抵達“新鄭”得到鄭國超級隆重的接待。
這一次鄭君姬惲出城三十里相迎,一同進行迎接的還有鄭國公族的所有實權人物。
一國之君出城三十里迎接已經算是一種誠意,哪怕是對來訪的周天子也就是意思意思出城十里相迎而已。
呂武并不知道一點,比如他對鄭國的處理方式改變了鄭君姬惲的命運。
在沒有被改變的歷史上,鄭君姬惲非常不滿子駟,不但各種禮節缺失,還盡情地進行打壓,結果當然是被子駟弒殺掉了呀。(公元前566年)
以為身為國君就牛逼到可以為所欲為嗎?說白了還不是需要自己手里攥著忠誠度可靠的精銳大軍,再在朝堂上有一幫愿意出力的爪牙和鷹犬,不然分分鐘要被權臣教做人,乃至于連活人都當不成了。
“陰子之能,楚侯亦需以禮相待。”鄭君姬惲陪著笑臉。
呂武沒有第一時間搭理鄭君姬惲,牽著晉君姬彪的手讓孩子站到更前面一些,開口說道:“寡君在此,鄭伯(爵位)還不見禮。”
權臣是權臣沒錯,不搞大事之前傻子才將是個權臣的事情時時刻刻擺在明面。
當然,有些權臣喜歡搞排場并不因為是個傻子或者不懂收斂,完全是他們必須那么干來威懾其余群體。
鄭國這邊對晉國和楚國這一次會盟的理解是,楚國承認并且忌憚呂武的能力,采取了同等“身價”的對待方式。
楚國是南方當之無愧的霸主啊!他們的已經稱王的國君都那樣對待呂武,其余諸侯國的國君誰有資格對呂武擺譜?
鄭國的君臣應該很清楚晉國和楚國都是什么尿性。
曾經稱霸過的鄭國,他們深知晉國和楚國能夠獲得霸主地位絕不是依靠什么仁義道德和對周禮的遵從,兩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手段并不光明磊落,單純就是闊起來之后各種裝罷了。
如果說晉國和楚國誰動不動卸下偽裝,無疑是時不時就喊嗓子“我乃蠻夷”的楚國了。
一直在玩左右橫跳游戲的鄭國,他們遠比其余諸侯國更加了解晉國和楚國究竟怎么樣,從中也就對楚君熊招能禮遇呂武感到了極度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