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南下肯定要先通知鄭國和宋國,讓他們在一些行動上配合晉國的行動。
“入楚境而戰于我不利,鄭、宋界內交戰亦非我所取。”呂武決定出兵,心中早有腹案。
有點不想當透明人了的趙武說道:“或可使鄭先行侵入楚境,引楚軍北上?”
大家伙有點意外地看向趙武,納悶怎么不繼續當一個透明人。
這個跟趙氏近來的發展有關,再來就是趙氏內部的整頓差不多了。
經過數年的整頓之后,趙武清理了一批又一批家臣,又對名下封地進行了肅整,慢慢從名義上的家主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掌握話語權。
趙武還在做跟邯鄲趙和解的事情,親自率軍征討長狄期間,兩次去“邯鄲”見了趙勝。
他們談了什么外人并不清楚,邯鄲趙那邊開始在趙氏征討長狄的過程中出力。
然而,邯鄲趙的家主趙勝,或是趙氏的家主趙武,沒有知會其余家族邯鄲趙重歸趙氏。
也就是說,趙氏和邯鄲趙還是分家狀態,他們卻開始進行合作,怎么都算是某種和解。
邯鄲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消失在眾人的視野范圍,說好了要給呂武送來一名嫡女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對此,呂武從來沒有催促,甚至沒有開口講些什么,陰氏該給予邯鄲趙的幫助則是一直在進行。
沒辦法的事情,誰讓趙旃在呂武的崛起過程中起到關鍵的助力呢?邯鄲趙可以毀諾,陰氏卻不能表現出一副忘恩負義的做派。
這個就跟呂武某段時間忌憚趙氏,偏偏要表現出一副看顧趙武的情況一樣。
人生在世很大一部分就是演給別人而活,包括但不限制于自尊心過重、假裝堅強等等。
事實上,無論身份地位到了什么樣的高度,還是要對一些事情心存顧忌,真的以為能夠為所欲為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眾人也就看向了士匄。
晉國這邊是哪個家族負責哪個諸侯國的邦交,可以對該家族有建議權,沒有驅使權力。
說白了就是,可以將想法講出來,負責那個諸侯國邦交的家族不愿意,誰都不能在明面上進行強迫。
士匄是趙武的大舅子,關系看著很親密,實際上的私下交往卻是有點少。
貴族聯姻嘛?可以是一種政治聯系,有些時候則是純粹沒辦法。
總不能貴族去嫁給平民吧?只能是貴族嫁給貴族,到底能不能走到一起看的還是兩個家族的實際需要。
現在范氏的主要重心在南方,趙氏的輕重則是在東面,士匄和趙武的交情本來就一般,多了一種親戚關系未必會讓私交變得多么融洽。
這樣才是一種正常,要不然貴族之間算起來都是親戚,誰和誰都要因為是親戚而各種忍讓之類,家族還發不發展了?
還是那一句話,貴族之間的交情哪有實際利益來得重要。
解氏跟陰氏并不是親戚關系,解朔難道就不跪舔呂武了?解氏想要獲得輕松如意,肯定不敢背離陰氏的嘛!
中行吳又為什么放著有親戚關系的幾個卿位家族不靠攏,會選擇抱住呂武的大腿?單純就是因為呂武的大腿太粗啊!
世界上有一件很現實的事實,普通人還會看重親情,貴族只有在出事了才想起大家都是親戚。
更殘酷的解刨,不管是什么人,看重親情只是因為利益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