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在哪?生活在晉國啊!
近數十年來,哪一個遭到孤立的卿位家族能落得個好?
中小貴族可不想魏氏在某天出事時,一塊跟著魏氏陪葬,肯定是要遠離魏氏的咯。
所以,呂武壓根就沒有對魏氏干點什么,也沒有指使或嚇唬哪個家族,還是讓老魏家現在陷入外部交際一種舉步維艱的狀態。
讓呂武主動去對魏氏示好?
干了那種事情,是不是也就等于誰都能跟陰氏上一刻是朋友,下一秒能無代價變成陌路?世界上沒有這種道理的。
呂武不主動針對魏氏,交際上是一種正常情況,屬于好聚好散。
兩個家族互相背離之后,這家再去給那家站臺,還互相背離干什么?
近期魏氏跟陰氏出現了什么矛盾?主要是解氏跟魏氏出現了水源糾紛。
解氏從晉國腹地搬家到西邊是呂武和魏琦的共同決定,劃出“大荔”那邊的一大塊地給予解氏,使得解氏跟陰氏和魏氏同時成了鄰居。
后來,呂武先謀得了“侯麗”的控制權,又近一步拉了解氏一把,作為中間人讓荀氏將西邊的封地有代價轉給了解氏。
問題就出在解氏從荀氏獲得的封地上面。那塊地是洛水下游邊上,解氏大肆使用了產自陰氏的水車和磨坊。
水車倒是問題不大。
使用水力磨坊是個什么情況,懂的都懂。
想讓磨坊轉起來,對水流速度有著比較高的要求,想要達到想要的水流速度,人為改建河段,諸如建立堤壩什么的也就在所難免。
解氏雖說是在洛水下游,更下游的卻是魏氏。
魏氏的上游有解氏在河段各種操作,影響到魏氏的用水情況,是不是太過于正常?
古時候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起紛爭?毫無疑問是在“爭水”上面,一次次都能看到家族之間的暴力沖突,又或是這個鄉跟那個鄉爭奪水源而打了個出現傷亡。
呂武暫時沒有插手魏氏與解氏的糾紛。
在所有人看來,陰氏站在解氏這邊屬于理所當然,連魏氏都是那么看才保持最大的克制。
畢竟,解氏是陰氏的忠實小弟。小弟不管因為什么遭到欺負,老大沒作為,誰還樂意追隨?
所以,現在的魏氏打一個解氏沒難度,打了這個弱的家族卻是必定會引出那個強的家族。簡直是太令人特么無語了。
魏絳全程緊閉嘴巴在參與會議。
他后悔了嗎?
個人能后悔,家族卻不能在干了某事之后立刻改弦更張,會比硬撐更慘的。
“元戎并未針對于我?此便是最大幸運啊!”魏絳想起了魏琦的一些話,又想到魏琦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糕。
這種緊迫感快不但逼得魏絳時刻精神緊張,造成失眠狀態也足有一個月之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