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那么一個年齡已經不小,內心里還是有著奮斗精神的老爺爺,他人在戰場之上想要獲得戰功來使自己的家庭過得更為舒適。
他以前叫叔梁紇,前綴是取一個地名叫“叔梁”的所在,“紇”是名。
那個“叔梁”并不是紇的封地,跟呂武沒有發達起來一樣,單純用來點明紇來自一個叫“叔梁”的地方而已。
按照現在的習俗,叔梁紇雖然來陰氏之后成為一名臣下之臣,礙于封地的面積太小,不夠資格以當地的地名來作為自己的“氏”,卻是要改掉前綴的。
所以,叔梁紇已經變成了桑田紇。這個“桑田”原本屬于魏氏,后來轉到了呂武的名下。
事實上,呂武已經確認叔梁紇就是孔夫子的爹,想著要不要把“桑田”這塊封地改為“孔”這個名字。
考慮到顏徵在今年只有十歲,呂武還有四年的時間來好好琢磨琢磨要不要給未來的“丘”再加上一個“孔”字。
沒錯,靠譜,顏徵在就是十四歲生的夫子。足以說明夫子的爹著實很那啥,竟是以七十一歲老頭的身體弄了只有十四歲的顏徵在。
最為不可思議的是顏氏在魯國可是望族,當時的叔梁紇只是一個“士”階層。
野合,其實就是互相看對眼了,然而雙方階級差距著實很大。不是單純指在荒郊野外搞顏色。
小蘿莉顏徵在怎么會看上七十一歲高齡的叔梁紇?不是當事人,誰也別瞎雞兒亂侃了。
當然了,老牛弄了嬌花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不能夠拿來攻擊夫子的!
叔梁紇……,不,他現在該稱呼為桑田紇了。
桑田紇在陰氏也只是“士”階層,源于家庭條件著實有限,無法當一名戰車的主將,玩徒步流。
陰氏這邊的軍事建制當然是晉國標準,后來呂武又給搞了基礎軍官階級。
所以,陰氏這邊的中士和上士不一定非得乘坐戰車,他們也可以是某個步兵建制的帶隊官。
別以為看到中士和上士就產生違和感,春秋時期諸夏這邊就是有中士和上士這兩個爵位。
中士,是一個“兩司馬”的帶隊官,以周禮可以指揮一輛戰車和二十五名步兵。
上士,是一個“卒”的帶隊官,能夠指揮二十乘戰車以及一百名步兵。
桑田紇現在就是上士爵位,奔跑中跟其余的“卒”會合,又在一起向前推進中慢慢組成了一個“旅”的軍陣。
他畢竟不是在晉國土生土長,跑著跑著被裹挾成為一個軍陣的一部分,心里其實很是稀里糊涂,多少會想道:“晉人實在是太可怕了!”
要說起來,當前時代的晉人還真是很可怕,一樣是“軍人”的職業,列國的“士”和“徒”乃至于“大夫”未必怎么熱衷于戰爭,晉國這邊卻是時時刻刻都在為戰爭進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