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地在爆發交戰,普通商旅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了肯定不敢隨意闖入。雖說現在各貴族交戰不會波及旁人,問題是要有個萬一呢?
虞顯這一支隊伍是宋國的使節團,他們還有來自陰氏授權可以使用的旗幟,按理說是一點都不需要發怵的。
“繞道罷。”虞顯在陰氏擔任家宰期間,恰好是趙武有封邑不回老待在陰氏的時間節點。
因為某種認知,再加上呂武是趙武的姐夫,陰氏的第一順位繼承生母是趙氏女,導致虞顯認定陰氏會站在趙氏這一邊入場。
楊梁難掩喜色,說道:“若是陰氏與范氏相攻,晉伯國之位難保。楚、晉相繼衰敗,天下人可享太平矣。”
這是站在諸侯的角度,要說有什么錯,還真的沒有。
近數十年來爆發的大戰,不是跟晉國有關,就是楚國挑起,倒霉的卻是各個諸侯國。
不管是晉國毆打哪個諸侯,又或者是楚國欺負鄰居,還是兩個霸主國約架,列國的付出多于回報,國力上面太吃虧的。
虞顯想到的卻是其它事情。
因為晉國的霸權彰顯,宋國不得不對晉國進行妥協,要不然“東方世界”的經濟中心其實有點要落戶“商丘”的趨勢。
現在晉國爆發內亂,各國的商隊還能繼續走“虎牢”那條通道嗎?似乎宋國又要因此而得利了。
他們繞路來到“虎牢”,發現范氏在“虎牢”的駐軍非但沒有減少,好像比來時給增加了一倍。
對于范氏的操作,不說宋人看不懂,能看懂的列國人士真沒有幾個。
因為有要事出使晉國的子產,經過“虎牢”通關城門時,看到了一支既有宋國旗號又有陰氏旗號的隊伍。
鄭國十分關注晉國和楚國,一直以來對宋國的關注度僅略少于兩個霸主國,哪能不知道宋國有資格使用陰氏旗號的是虞氏。
“宋人攜帶貨物甚多?我觀車轍深陷,怕是車中兵甲之器多也。卻不知乃是虞氏所購,抑或陰氏所托。”子產沒打算上前拜會,心里有很大的疑問。
以一輛車的裝載量,一車怎么都能放下兩百兵器或三十套甲胄。
宋國使節團的隊伍中車輛約在五百,其中兩百來輛的車轍很深,怎么看都足夠武裝起三五千人。
不要看只是三五千人,要看使用的是什么軍事裝備。
鄭國這邊持續向陰氏購買兵甲器械,武裝起來的四千多人儼然成了一支王牌。
當然,首先看的是士兵的素質,再來看搭配的兵甲器械,不是裝備精良的軍隊就能被稱為王牌。
軍事裝備好,戰斗素質極差,成了運輸隊長的例子太過于多不勝數了。
子產這一次去晉國要干什么?跟晉國爆發內亂有關。
晉國要求鄭國出兵入侵楚國,結果晉國自己內亂了起來,要是鄭軍打不過楚軍可怎么辦?
楚國再怎么衰敗,虎落平陽也不一定會被犬欺,鄭國不得不產生可能會戰敗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