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琦來了,還帶著魏武過來。
爺孫兩人帶來的護衛并不多,穿著方面也挺普通,未見什么劍拔弩張。
這個時候過來是什么意思?難道還能制止陰氏加入內戰嗎?不可能的了。
陰氏已經對魏氏展開了進攻,先后攻陷了魏氏的那么多城邑,雙方進入到正式的交戰狀態,說明陰氏這邊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參戰,不可能因為某些個體的交情而選擇罷戰。
從私人角度論起來,陰氏欠魏氏的人情早就還了干干凈凈,倒是魏琦還欠呂武一條命。
如果從普世真理來論斷,魏氏跟趙氏、公族搞了那么多事,僅僅選擇在宮城設伏士匄就不對,哪來什么冠冕堂皇的話語制止這一場戰爭呢?
呂武不想見,家臣卻是建議見一見。
理由嘛?魏氏這一波完蛋的概率無限大,留下一些情份給魏氏的各階層看,以后管起來也許能會輕松一些。
畢竟,陰氏和范氏這邊的陣營,打贏了肯定會分配戰利品。而戰利品并不全是死物,還包括活生生的人。這些俘虜的反抗意識有多強烈,取決于他們的恨意有多大。
“此番而來,乃是送武歸陰。”魏琦沒有任何廢話,干出了對魏氏未來不看好的實際行動。
什么“送武”呢?就是將魏武托付給呂武了。
這操作在其余年代會顯得很怪異,春秋時期這么干卻不算什么。
都知道欒書這個人,知道欒書所在的家族曾經差點覆滅,然后欒氏將欒書送到趙氏那邊一段時間嗎?
也就是,趙氏是要覆滅欒氏的勢力之一,欒書的生父欒盾跟趙衰的交情還行,選擇將欒書托付給趙衰照顧。
欒書在趙氏那邊生活期間跟趙朔成了好朋友,后來欒氏重新發展起來,兩人的關系顯得相對親密。納悶的是欒書跟趙同、趙括從小就不對付,后來更是發展成為生死仇敵。
這個就是后來欒書某種程度上保下趙氏孤兒的原因之一,并且在趙武重新進入晉國上層階級的視線時沒有針對,甚至還暗悄悄地抬了趙武一手。
現在,魏琦就是在效仿欒盾舊事,期望呂武能夠收留魏武,給予魏氏的櫟陽一脈至少保住嫡系骨血。
而趙氏收留欒氏子,后面欒書成了覆滅趙氏的主力之一,肯定是被下意識遺忘的咯。
認真算起來,趙氏的一些操作總是會令人看了迷糊,他們不但干出過收留欒氏子的事情,還在郤氏覆滅時收留了郤氏子。
然后,欒氏子成了覆滅趙氏的主力之一,后來的郤氏子也給趙氏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一度差點又讓趙氏嗝屁了。
呂武看向對自己行禮的魏武,腦海中回憶起了跟魏相的點點滴滴,情不自禁說道:“如相仍在,何至于此啊!”
在魏相活著的時候,陰氏和魏氏的關系一直挺親密的。
他們關系的變化是在魏絳成為魏氏第一順位繼承人之后,并且隨著魏絳上位讓兩家的關系急轉直下。
如果魏相沒有英年早逝,很多事情走不到今天這一步的。
在呂武原本的設想中,他是想帶著魏氏和韓氏一塊瓜分了晉國,其余的卿位家族只能算是備胎。
沒有太復雜的原因,呂武畢竟是跟魏相、韓無忌、韓起接觸得比較多,私人交情方面并不是士匄能比,后面突然冒出來的中行吳就更沒得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