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河西岸那邊,魏氏有個兩萬左右的兵力,有部分是從辟耳山突圍過去。
除了魏氏的兩萬部隊之外,還有來自三戎的九萬聯軍,合計十一萬大軍。
魏絳現在非常在意的是中行吳在干什么,打完了“辟耳山之戰”后是就地休整,休整完了去攻打魏氏的其余封邑和盟友,還是會向“魏”城這邊逼近。
以現在的習俗和法則,之前陰氏沒有摻和辟耳山那邊的戰事,中行吳沒有得到邀請也不該來參與對“魏”城的進攻。
沒什么太特別的原因,有能力吃獨食,誰愿意大方分享,是吧?
魏絳捫心自問,換作自己絕對不會來陰氏的主戰場,跑去搶占其余城邑,它不香嗎?
大概一個時辰之后,出城的魏氏部隊,北面和東面先后被迫撤向城池,西面和南面則是還在不尷不尬的堅持著。
敗撤的魏氏部隊并沒有入城,主要是城門并沒有打開。
而魏氏不開城門的原因是有陰氏騎兵在虎視眈眈,害怕開城門讓己方敗兵入城期間,陰氏騎兵緊隨其后奪取城門。
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情導致“魏”城陷落,絕對會是春秋戰爭中最為搞笑的一次交戰。
所以了,敗退回來的魏氏士兵只能緊緊依著城墻,再瑟瑟發抖地挨著陰氏弩兵的遠程打擊,時不時有人中箭死去或受傷。
他們到底該怎么辦?要么是等著城上落下吊籃被救,要不就是等著時機城門打開,反正還有得熬。
魏絳耳邊傳來了戰鼓的作響聲。
戰鼓的節奏再令人熟悉不過了,催促著大軍出營列陣,也就能看到各處的陰氏營寨有大批的將士有序出營,不慌不慌地整隊列陣。
“今日確實乃是大戰的好天氣啊!”魏絳抬頭看著藍天白云,臉龐感受著微風的吹拂。
時間應該是一天的卯時三刻(7:45)。
其它城墻面魏絳看不到,他所處的這邊有大約兩萬左右的陰氏部隊完成列陣。
“攻城車、攀城車、云梯、盾車……”魏絳當然認得那些攻城器械,眼睛看向了城墻上準備好的帶鉤繩套。
那些帶鉤繩套是用來對付攻城車和攻城塔的,鉤中再讓士兵拉,可以將大型攀城器械拉倒的呀。
所以說吧,出現了矛,人們就會研究出盾來針對。
有了大型攻城器械,肯定就會想方設法來對付攻城器械,軍事裝備歷來就是這么更代研制的。
魏絳看到了一些事先沒見過的玩意,眼睛瞳孔縮收了起來,心想:“那些是什么東西,有什么用?”
操!
陰氏能不能老是這么花樣百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