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在安靜地看著“魏”城,一面又一面屬于魏氏的旌旗看過去,再看城墻上守軍的模糊身影,視線落在了城外列陣的魏氏士兵。
陰氏今天動用了將近四萬的部隊來攻城,主攻的方向是呂武所在的西側,其余三面只能算是一種牽制。
當然,若是魏氏守軍應對失措,陰氏的牽制或佯攻也能變成主攻。
呂武轉過身,下令道:“炮車掀開蒙布。”
這個“炮”應該是石字旁的那個“砲”。
西面的炮車數量大概有個三百輛,每一輛需要五個人來操作,像是攪動絞盤,又說是進行裝石做業,還能是裝了火油的陶罐放到發射器。
攻城用投石車挺正常的吧?
床弩的話,用于攻城不是為了殺傷,主要是在城墻面上釘出可以用來攀爬的“梯”。
如果是將床弩用來守城,打從事實上就是針對敵軍的攻城器械,要么是盯著敵軍的主將往死里弄,再來就只是起到威懾作用。想用數量不多的床弩造成超多的殺傷,床弩崩了都不一定能殺死多少人。
另外,投石車將城墻砸塌這種做法,需要有至少砸上幾個月時間的心理準備,并不是一發或幾發石彈就能把城墻砸塌了,有時候砸上一兩年都不一定能砸塌了,要看命中率到底準不準。
所以,呂武沒有幾個月或一兩年的時間可以浪費,并不是想用投石車砸塌城墻。
一些裝著陶罐的車輛進場,有輔兵將車上的陶罐小心翼翼地卸載,再待在原地看住那些陶罐。
人在城墻上的魏絳看是看到了,包括投石車和運來的陶罐,能猜出投石車是一種攻城器械,也知道陶罐里面能是裝著什么,兩種東西結合起來使用又能是干么?
從左到右,最靠左和最靠右的兩輛投石車進行了試射。
它們投擲出去的是裝著水的陶罐,用以判斷投石車的拉力,還有裝載量。
陰氏的一次試射可算讓魏絳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要將裝著火油的陶罐投擲過來?”魏絳臉色大變。
幾乎是在魏絳反應過來之際,陰氏這邊已經完成了放置陶罐和點火的舉動。
一些手握木槌的陰氏士兵在命令聲中揮錘,一聲悶響之后是金屬的響動先發出來,隨后就是木質材料的一陣“嘎吱”聲。
投石車的投石臂擺動之下,放在發射器的陶罐被拋出去。
陶罐現在的模樣是,口子處于半封的狀態,有一塊燃燒的火繩連接著。
它在半空中旋轉飛著,有些陶罐會灑出一些火油,導致半空中出現了火蛇狂舞。
那一幕驚呆了陰氏和魏氏的士兵,他們齊楞楞地看著在飛的東西,再看著陶罐砸落下去。
有點不相同的是,魏氏部隊這邊很快出現了很多火炬人,陰氏那邊則是當著純粹的看客,感受不到均熱,不能體會身上燃燒的痛苦。
陶罐大部分落在城墻上,一次齊射就是大約兩百七十個陶罐落在城墻區域,砸落下去就會冒出一團火球,一旦被火油濺到再引火燒身,超大概率是個陣亡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