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五百多年的時間太漫長,現在的山川地貌經過兩千多年演變,其實多少會有一些變化。
呂武不確定要不要修建關隘的原因很現實,他們又不是像秦人被困在關中,立國之后還有從晉國瓜分的大片疆域。
到底要不要修建關隘取決的是需要,陰氏保持攻勢,修建關隘浪費人力物力不說,某種程度上是將自己關起來。
若是真的修建了函谷關,是不是還可能致使陰氏出現一種惰性心理,比如覺得反正沒人能打得進來,要不就及時享樂得了。
當然了,呂武修建函谷關的可能性最大。
他活著的時候根本不擔心敗了一次就一蹶不振,問題是他沒能打下更多的疆土,死了之后呢?
冬季已經快要來臨,一時半會無法殲滅“桃林塞”的敵軍,大軍在荒郊野外度過一個冬季有點沒必要。
某天,呂武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會撤回本土的陰氏部隊,不包括本來就在伊洛之戎區域執行軍務的那一批,他們除了該干么干么之外,多了一個監視‘桃林塞’敵人動向的責任。
大軍回撤,不是全部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相當一部分的士兵被分散安置到本來屬于魏氏的城邑,他們成為一種“老爺”的角色,鎮守陰氏剛剛得手不久的新領地。
呂武會前往“新田”,繼續履行晉國元戎的職責。
現在這么個年頭,到了冬至那一天也就等于過年了。
實際上,冬至是春秋到兩漢時期最大的節日之一,國家領導人需要在這一天表演很多的節目,比如帶上面具又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俏,跟隨一幫“巫”各種蹦蹦跳跳,干的是驅趕“年獸”這么一種玩意。
那個“年獸”是什么玩意?相傳會在一年的固定一天出來吃人,人們需要各種敲鑼打鼓,燃燒篝火不使熄滅,制造動靜來恫嚇兇獸,當天一整夜都要守夜不能睡覺。
過年的風俗是怎么來的?就是那么來的。
一開始的熱鬧不是享受,帶著各種擔驚受怕在可勁地折騰啊!
為什么過年要吃好的?擔心再不好好享受一番,要是被“年獸”吞了就再也享受不到啦。
到底有沒有“年獸”這玩意,誰能說得準呢?
就像古時候山里有老虎,到了現代再去城市邊上的山里找一只老虎試一試?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揣測未知的遠古往事,是吧?
呂武沒有趕上“新田”這邊驅趕年獸的活動,“陰”城那邊的活動同樣沒在場。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呂武實際上已經很少跟嬴等妻或媵接觸了,并不全是嫌棄她們年老珠黃,要說有也是多少有一點,畢竟男人可是非常專一的。
十八歲的時候喜歡十八歲的姑娘。
二十八歲依然喜歡十八歲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