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中原列國沒有拿異族當回事,自強不息之下一點都不忌憚異族,哪個誰身上有異族血統也就沒有被放大。
現實是什么?是諸夏這邊弱小時會比較敏感,打不過那個異族,本國的某人有異族血統就是原罪;而在諸夏王朝強大時期,有異族血統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堅定認為還不是需要老老實實為王朝效命。
所以翻開史書會發現一種現象,中原王朝強盛之下,哪來的一切沒問題,到了弱小和屈辱時期則玻璃心很嚴重。
強漢有眾多異族在效命,他們為漢軍北伐匈奴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盛唐的異族將領不要太多,并且每一戰必定召喚異族當雇傭兵。
漢帝國和唐帝國有相似之處的是,國家的衰弱之時,之前那些服順的異族亮出爪牙。
而漢帝國和唐帝國不同的是,強漢就是再衰弱都能摁著周邊的異族摩擦;盛唐則是在異族的肆虐下半壁江山淪陷,甚至搞到皇帝被逼殺死愛妃。
為什么諸夏這邊有漢族,而歪果那邊卻是有唐人街?道理不一定對,且聽聽便是:強漢逮誰揍誰,誰能喜歡得起來;盛唐則是無比喜歡撒幣,又有哪個歪果仁會不喜歡。
“白狄……”呂武真心沒琢磨明白趙武要干什么。
現在又不是其它的時期,哪怕是投奔異族當帶路黨,能帶著異族的軍隊回來報仇嗎?明顯不可能的。
目前的時間節點,諸夏的列國不出兵征討,異族就該燒高香念道祖宗和萬方神靈保佑了。
士匄問道:“趙武會否往齊國?”
什么意思啊?
就是說,趙武收集了足夠的本錢,將會投奔齊國,借齊國的力量再回到晉國報仇嗎?
呂武都不好意思露出看智障的表情。
齊國接二連三被折騰得那么慘,要不是呂武還有用得上齊國的地方,齊國的下場不會比鄭國好到哪去。
士匄又說道:“趙武往齊國,行之以秘,進而投奔楚國。”
這么說倒是有點可能性了。
趙武先去北方聚集實力,比如找自己的白狄親戚招兵買馬,再去齊國那邊尋求財力上的支持,最終遁往楚國當貴族,從此以后成為楚國的臣子矢志不渝地對抗晉國。
以當今的時間點,能對抗晉國的只有楚國,趙武想報仇除了投奔楚國之外,壓根就沒得選的。
齊國絕對深恨晉國,他們在軍事實力上無法與晉國抗衡,財力方面哪怕是歷經浩劫而還有積蓄,一旦以財力相助楚國,兩相結合肯定能夠跟晉國掰腕子的。
呂武本來還沒有想把趙武怎么著,甚至想著趙武會不會在異族那邊開枝散葉,某天建立起屬于趙氏的強大部族,進而改變整個北方的歷史。
猜測出這樣的事情怎么還能讓呂武冷眼旁觀?他的心思并不復雜,中原王朝只有不自強才會受到異族的困擾,但凡是中原王朝爭氣怎么可能會出現那種事情。
如果趙武真的在北方折騰出一片基業,呂武期待某天帶著大軍與之對陣的到來。
呂武這一代跟趙武沒有發生大戰,日后是趙武的子孫找呂武子孫的麻煩,好過冒出什么匈奴、月氏之類的什么玩意。
當然有一個前提,也就是不要讓呂武發現趙武胡化!
一旦趙武胡化,不再是諸夏自己一家子的矛盾,變成了民族生存空間的爭奪,意義上就完全不一樣了。
翻開歷史會發現一個真相,歷史上有數的幾個強盛王朝,他們之所以強大完全就是被逼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