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走到了秋季,剛剛入秋不久,范國果然有新的使節團來到“長安”了。
作為第一波使節的彘裘等人還沒有歸國,新的使節到來接受招待,沒有選擇立刻請求謁見,兩波使節團進行會合,溝通之后才由彘裘請見呂武。
“楚欲滅宋,寡君及時察覺,當即揮師入宋,戰于‘商丘’之西。”彘裘沒講交戰結果。
對情報收集歷來重視的呂武知道的未必有實際參與者多,該知道的則是早早收到消息。
其實是范國得知楚國出兵,一開始集結大軍到“圉”。
這個“圉”向南可以馳援范國從陳國那邊搶奪的城邑,向東則是可以進入宋國。
擔任晉國中軍佐好些年的士匄總算沒虛度光陰,軍事能力歷練了出來,才會選了那么一個屯駐大軍的位置。
等待發現楚軍沒有徑直北上,士匄立刻得出楚國要玩一手“假途滅虢”的把戲,果斷出兵宋國了。
而當時一并駐扎在“圉”的還有漢軍和荀軍,范軍出擊之后,停駐“圉”的漢軍和荀軍就是阻擋可能存在另一路楚軍的部隊。
“宋盟于我。”彘裘觀察呂武的臉色。
呂武一直是帶著微笑,聽到宋國屈服范國,臉色根本沒變化,心里則是在想:“詭詐成為主流的時代來了。”
楚國用支援宋國的名義出兵,沒有遭到任何的敵意大軍抵達“商丘”就立刻動手,行的就是詭道。
要不是宋國缺乏安全感,并且本來就對楚國有著超乎想象的提防心理,都城“商丘”就該淪陷了。
好家伙,嘴里說是要支援,結果是來干偷襲并且想滅國的活?
宋國痛恨范國侵占城邑是沒錯,跟差點被楚國偷襲而滅國相比起來,孰輕孰重呢?因此宋國肯定會選擇對范國進行屈服,晚死肯定是比早早死掉好的呀。
“如此說來,楚國三線用兵?”呂武必須承認自己失算了。
按照呂武之前的估計,楚國應該是會舔一段時間的傷口,哪怕有對外用兵也只會是小規模,沒想到楚國一下子對吳國、宋國和范國用兵。
彘裘說道:“侵吳楚軍約有三萬,入宋楚軍六萬,另有經由陳侵我之四萬。”
走陳國路線的那一支楚軍肯定是想著偷襲,他們察覺到“圉”有漢軍和荀軍之后選擇掉頭,去攻打范國從陳國搶奪的城邑了。
那么,楚國跟范國對上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十萬?
根據彘裘的說法,后續還有相當數量楚國糾集起來的各國和各蠻人部落的聯軍。
新的范國使節團來“長安”需要耗費時間,很大概率楚國糾集的聯軍已經進入交戰狀態。
彘裘一臉急切,誠懇地說道:“事大矣,我危也。請漢侯出兵救我危難。”
那啥,呂武要不要趁機讓范國答應當漢國的小弟?
呂武腦海風暴完畢,沒有提出什么要求,慨然說道:“我必速速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