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諸夏正朔的王朝,但凡有過強盛時期基本都會控制住西域,以此彰顯“承前啟后”的態度。
趙宋?他們并沒有完成大一統,中原舊地都打不回去,談什么控制西域。
如果不是以文化傳承來定正朔,趙宋其實就是個南方割據勢力而已。
呂武將目光轉向了地圖的南邊。
地圖上有好些個軍事圖標,紅色箭頭代表范軍的行軍路線,藍色箭頭代表楚軍的行軍路線,一些打“X”的地方則是交戰所在地。
漢軍、荀軍、晉軍、宋軍的行軍路線會有其它顏色,以漢軍、荀軍和晉軍的線條最多,幾乎是逮著楚軍在陳國那邊玩捉迷藏了。
地圖上代表宋軍的白線最少,他們遭到了楚國的誆騙,沒有實力在野外跟楚軍較量,只能打城池防御戰,宋軍的行動軌跡自然也就沒多少。
在“商丘”那邊交戰的范軍和楚軍都進入到疲師的狀態,他們再繼續拖下去,死傷方面絕對會日益增多,到時候哪一方贏了都只會得到一個慘勝。
“君上?”解朔當然是經過允許才進來,發現呂武在看山川輿圖,順勢走了過去,指著三戎盤踞的位置,說道:“王師敗逃。”
論起來都不知道該說是可悲還是可嘆,總之周天子好不容易又能使喚諸侯了,諸侯多少也給面子湊出了一支大軍,然后?硬要說有什么然后的話,狗屁倒爐的事情太多,總結就是王師敗了。
那些狗屁倒爐,包括處在興奮狀態的周天子以及一幫公卿瞎雞兒指揮;發現周王室連作戰都不會的諸侯或派去的代表心里暗自笑話的同時,干的事情是珍惜自家士兵的小命;周天子以及周王室公卿各種秀軍事常識的下限,即便有想給周天子效命的諸侯,一看到他們是那模樣,智商正常的諸侯就該抽身了。
所以,前去三戎征戰的“王師”不敗而敗,三戎則是得了個不勝而勝,不但過程是個笑話,雙方戰死或受傷致殘的人簡直就是擺在茶幾上的杯具。
歷史上的烽火戲諸侯是編寫的段子,說白了就是周王室不行了,諸侯編段子來加強自治的合理性,順便再黑周王室一把。
這一次,周天子跟諸侯又合作唱了一臺大戲,可就不是段子了。
經過這一次周天子的親征,搞出了那一局面,要說產生什么結果,不止是不敗而敗,是周天子大實際上顏面掃地,諸侯恐怕沒人會再將周天子當回事,并且不會再有下一次周天子召喚諸侯合兵了。
呂武早知道周天子率兵征討三戎會鬧成笑話,說道:“三戎可有反攻跡象?”
解朔卻是說道:“今次亦見魏氏抵抗王師。”
呂武眉頭一挑,說道:“魏氏入蠻夷,已成蠻夷?”
說的這個魏氏,是晉國魏氏全面被攻占前,魏絳安排撤向三戎地盤的那些。
魏氏原本就跟各支戎人有聯系,交情怎么樣除了他們自己,外人也不會去可以窺探。
解朔說道:“魏氏在,三戎不敢輕動。”
講的不是說魏氏壓制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其實是魏氏隱隱有統率三戎的趨勢,并且魏氏已經實際上成了四伙勢力的智囊。
之前,三戎本就逃向了山林,不再傻乎乎集結大股人馬打決戰。
因為那樣,晉國沒有分家之前,陰氏和范氏盡管戰局全面優勢,還是很難徹底將三戎剿滅。
“不可使魏氏收服三戎!”呂武太清楚一旦成了那樣的局面,禍端會有多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