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呢,以前雖然也存在互相競爭,名義上不是還有一個“共主”嗎?
要是每個人都是“王”,代表脫離了周王室的體系,不再有“香火情”作為基礎,一塊玩耍的防備心絕對會更強烈,甚至是變得更為赤裸裸。
只是吧,崔杼說各個擊破,是不看好漢國的實力,認為漢國終有一天也會是楚國的菜嗎?
崔杼沒將話講完,該聽出來的則是一個沒差,不少人用詫異的表情看過去,少部分則是露出了一臉怒容。
“大漢之強,不弱于楚,乃至更盛。”解朔講這話的聲音很大。
國尉擔負全國年齡合適和身體狀況達標者的訓練任務,怎么可能不知道國家能拉出多少兵力?
解朔又大聲說道:“如君上允許,大漢盡可帶甲百萬,何懼于楚?”
這一下崔杼有點懵逼。
連帶大多數文職體系的官員傻了眼。
多少來著?
百萬???
我了個尼瑪,漢國竟然能拉起一支百萬人數的軍隊!?
真的假的???
是真的,只是真的拉出一支百萬大軍,漢國很大概率是離崩潰不遠了。
那可是一百萬人去參與拼殺,代表著優質勞動力全去當兵,后方只剩下老弱婦孺在生產。
歷史上的秦國一再暴兵,動輒就是拉出五六十萬、七八十萬的大軍,為什么沒有崩潰?
那是因為商鞅變法之后,秦國花了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時間來打基礎和進行積累,平時的國帑和國庫儲存,花了又能及時得到補充,再來是耕戰制度已經得到鞏固,自然是撐得住。
漢國才建國幾年?呂武目前只搞了“戰”的制度,“耕”的制度還沒有搞,哪能承受拉起百萬大軍的代價。
不過,帶甲百萬聽著挺帶勁。
回過神來的眾臣都是一副打了雞血的模樣,能知道起什么效果了。
崔杼吶吶地呢喃道:“此便是新政成果?”
不再是貴族拉出兵力,轉為年齡合適的國人都在可征召范圍,兵源肯定是會猛增。
在漢國目前的階段,帶甲百萬其實很虛,人數能湊得出來,兵源素質方面的質量則是會很堪憂。
漢國絕對的精銳當然是拱衛“長安”的那一萬五千常備軍,再來就是持續使用的三五萬邊戎騎兵部隊,然后才是作為陰氏時就有的四五萬“徒”和“羨”了。
崔杼一改之前的態度,必須為之前的行為進行補救,對呂武行大禮,洪亮聲說道:“如此,可相王!”
誰都不用虛?
局勢當然是越亂越好!
漢國要是能在某一天成為天下之主,憑什么當小弟?
眾臣緊隨其后,一起行禮,再異口同聲:“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