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么呀?
以前還是陰氏的時候,呂武麾下的軍隊沒這種花活,自己建立國家倒是讓軍隊的花樣變多了。
那啥?軍隊搞這種花活,能提升戰斗力嗎?
他們沒問,要不然呂武會回答的。
喊口號什么的,其實能提升軍隊的凝聚力,一些特定的時候也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呂武還有其它沒玩的,換作是率軍親征,少不了在戰前騎馬游陣,喊嗓子“漢軍威武”,軍隊會回應“大漢萬年”、“君上萬年”之類的。
“此乃云漢之軍?”夫譚看得目不轉睛。
漢軍是以少量騎兵作為前導,用沖鋒的姿態從“會稽”城下呼嘯而過。
盡管只是五百左右的騎兵,沖鋒姿態看著卻是能掠人心神。
能夠看到的貴族不由思考,一旦是自己在戰場上碰到這種軍隊,有沒有把握扛住。
緊隨其后的便是戰車打頭步兵在后的傳統軍隊,以四乘戰車在前、五百名步兵的為一個方陣的姿態行軍,跟剛才楚軍“左右廣”一乘戰車后面跟著三十名步兵是不同的情況。
夫譚為什么稱呼漢國為云漢?其實是讀過《詩經》的關系,再來就是每一個都身穿鐵甲的漢軍將士,他們以四乘、五百人為一個方陣,攏共十個方陣排成長龍,陽光照射在鐵甲之上,遠遠看著就像是夜間天上的銀河。
“寡人深以為漢軍比之楚軍更盛。”夫譚是從士兵的踏步聲來得出這個結論。
楚國的“左右廣”是精銳無疑,只是楚國那邊著實對紀律性的要求不高,導致列隊行軍的邁步頻率有點亂。
出場的漢軍在同等數量下未必能打得過楚軍“左右廣”,關鍵是出身自晉軍的漢軍士兵習慣了軍律的約束,他們也將“好整以暇”深刻到骨子里,列隊行軍的邁步頻率一致,整齊的“踏、踏、踏”之聲聽著是那么有節奏感,給人的視聽覺觀感會更加深刻。
第三支上場的是范國的軍隊,一樣是四乘、五百士兵為一個方陣。
“此亦是云漢之軍?”夫譚不比較懵逼。
話說,漢國和范國的根腳都一樣,他們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戰袍顏色卻是沒變,也就是還穿著紅色的戰袍。
另外,范國的甲胄很多是采購自漢國,款式上面存在區別,離得遠了卻看不清款式,不看旗號真的很難分辨是漢國還是范國的軍隊。
在戰袍顏色上面,呂武反正是沒有打算改顏色,戰袍是赤紅色,頂多再加上一條黑色的褲子,甲胄現在是銀色,以后可能涂黑。
漢軍加上一條褲子,其實就跟其它列國有了區別。
不開玩笑的來講,當前是有人穿褲子,只是大多數人只穿長袍,壓根就不穿褲子。
而這要從春秋的穿著款式提起,當前有點家資……也就是貴族穿長袍是多層多疊,長度一般是到腳踝部位。
普通黎庶或奴隸?其實穿褲子最多的就是他們,褲子分長短,一般褲子會比較短,主要是為了節省布料。
漢國開始搞常備兵建設,一些制度也頒布了下去,包括服役的士兵必須穿黑褲子這一個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