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了,在諸夏數千年的歷史之中,醫術高明的人絕對不少,能夠流芳百世的人也就那幾個。
為什么?拿東漢末年的兩位名醫來說吧。
華佗能夠流芳百世并不是簡單因為被曹操弄死,還有華佗經年走動行醫,有教無類地教導“五禽戲”,最大的貢獻點則是將“麻沸散”的藥方公布出來。
張仲景其實更加偉大,他撰寫出諸夏歷史上第一本理法方藥兼備、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著作,也就是《傷寒雜病論》,并且沒有私藏,選擇了向世人傳播。這本《傷寒雜病論》為什么會出現?主要是東漢末年發生瘟疫的次數著實是太多了!
明明張仲景的貢獻更多,卻是華佗因為一本《三國演義》更加出名,跟誰說理去?
很多對東漢末年歷史一知半解的人,以為東漢末年的人口銳減主要是直接死于刀兵之下,其實并不是!
東漢末年死在戰爭間接帶來的瘟疫散播的人口最多,幾乎占到了三分之二!
有明一朝的幾位,為什么能流芳百世?李時珍編寫醫書的。劉純、吳有性、汪機、徐春甫、楊濟時等人,他們一樣留有著作。
在呂武看來,為了民族強健體魄減少病痛的幾位,貢獻其實并不輸給開疆拓土的名臣名將。
對了,漢國在編寫“醫書”時是以呂武為“總綱”,以后要是出現百家并且有個“醫家”的話,盡管呂武只是教導并傳播一些外科小手術的知識,有了那本“醫書”絕對遺漏不了呂武的名字,還會占比較重的“成份”。
沒辦法,有權和有錢,稍微這么任性一下下,沒有對內干什么殘暴的事情,不過份吧?
當下的時局,范國和楚國集團在打生打死,戰火已經波及到了宋國;荀國跟齊國、魯國、曹國等等聯軍的戰爭已經進入到如火如荼的階段,后繼莒國、萊國、杞國、牟國等等列國也被卷了進去;后面被卷進戰爭的列國,有的作為荀國的盟友,更多則是站到了齊國和魯國為首的聯軍那一邊。
在荀國方面,漢國雖然沒有出兵,像是莒國和萊國對齊國開戰,里面就是漢國的功勞。
而范國那邊,一再被求援的漢國依然不為所動,還是那種連在邦交上使點勁都沒有的狀態。
國外打生打死,漢國內部則是抓緊了建設。
修渠的事不用多說,反正就是讓漢國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保證工程計劃中進度的同時,能加快工程進度則是努力去辦到。
呂武時不時會去長渠那邊視察,更多的時間則是待在“長安”,處理朝政的空檔再關注醫術的編寫。
今天,當代扁鵲正在驗證把脈。
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呂武對把脈這種事情都帶著極強的好奇心,因為不懂也就納悶怎么能從手腕的脈搏看出那么多呢。
為什么是“當代”扁鵲?只因為“扁鵲”一直都有,一代一代將這個名字用下去。
現如今的在任扁鵲在為人把脈,可能是因為呂武在場的關系,低聲說道:“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因而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癥狀未顯露,脈象已然可見端倪。”
啊?是這樣嗎?
呂武至少懂得基本常識,知道人的血液會流過心臟,因此脈搏聽的其實主要是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