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來說,光是滅掉一個魏氏,哪怕魏絳在事前極盡地進行了資產轉移,當時的陰氏還是狠狠地肥了一波,獲得的物質類戰利品相當于陰氏十年的生產。
“代我王問候諸位大王。”苦成毅在函谷關前攔住了進關的隊伍。
這個叫苦成毅的人,之前叫郤毅,他是三郤之一郤犨的兒子,郤氏滅亡之后得到呂武的庇護。
距離郤氏被滅已經是二十多年了,導致士匄和中行吳見到根本就沒有第一時間認出苦成毅是誰。
苦成毅看到諸王臉上的不悅,心態穩得很,復道:“我王已在趕來途中,請諸王在關隘外驛館等候。”
中行吳多少覺得苦成毅看著有點眼熟,遲疑了一下下,問道:“你何人也?”
也對,二十多年過去,苦成毅后面一直能有多低調就有多低調,從不出現在什么大場合,著實是該被遺忘了。
苦成毅沒有介紹自己什么姓什么氏什么名,答道:“在下乃此處關尉,已為諸王準備休息之所。”
中行吳在苦思凝想,總覺得在哪里看過這個人。
實際上,中行吳不是認出了苦成毅,純粹是苦成毅跟郤犨長得太像了。
時間會抹去很多記憶,別說是二十多年沒見過,有個五六年的話,原先不是太過熟悉,該忘記長什么樣也就忘了樣貌。
士匄原先還不太在意,看到中行吳那模樣,才定眼注視苦成毅,一看就跟記憶中模糊掉的郤犨重合了。
認出來了又怎么樣?反正士匄并沒有說點什么。
現在,士匄重視的是呂武正在來函谷關的路上,得知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住漢國給安排的驛館?大家又不是什么沒排面的人,不可能的事情嘛。
士匄率先提到自己會準備休息之所,轉身離開這個狹長地段的時候,才跟中行吳提起那個“關尉”是誰。
“郤氏?”中行吳覺得這個稱呼好遙遠啊。
另外,韓起看到苦成毅的第一眼就認出是誰了。
沒辦法的事情,之前韓氏跟苦成氏是鄰居,身為貴族掌握周邊鄰居都是誰,記住各家之主長相是必做的功課。
郤氏被滅之初,韓氏還是挺警惕苦成氏,后來一再觀察下來看到苦成氏低調,慢慢也就減少了關注。
“如此說來,漢王重其諾。”中行吳不知道是真心感慨,還是另有所指。
這一次中行吳并不是那么想到漢國,不止是荀國還撐得住的關系,還有漢國在邦交上對荀國進行了支持,更多的是明白尋求支援不是依靠強逼,應該是一種互利互惠的模式。
說到底,漢國、范國、荀國和韓國同出于晉國,后面大家都覺得在天然上是盟友,問題是并沒有正式結盟呀。
現在這么個年頭,想結盟就該約個會盟的地點,筑個會盟臺搞一次大活動,過程中祭拜天地與四面八方神靈,再互相交換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