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武在“新田”見了姬彪,重新將“絳”還給了姬彪作為封地,也算是對得起曾經作為晉國之臣的經歷了。
這么一個小小的舉動影響卻是很大,首先是懷念晉國榮光的那些貴族,他們覺得呂武是一個懷念舊情的人,再來就是各諸侯認為呂武至少還愿意遵行禮節,然后就是韓氏變得更加像是亂臣賊子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隱患,比如可能會讓有些頭腦不清醒的貴族想搞“復辟”,只是相較于隱患而言,呂武覺得利大于弊。
在呂武重新來到“虎牢”的消息傳開后,率軍駐扎在“榮澤”附近的韓起派人前來邀見。
呂武沒有接見韓起的使者,只是讓梁興出面與之接洽。
“韓王愿割土求和,再請我王互盟共討于荀。”梁興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看上去很奇怪。
漢軍已經控制了那些城邑,當地人對漢國的統治并沒有反抗情緒,足以證明漢國統治那些城邑并不存在什么大的困難。
現在,韓起想用服輸討回一些城邑,再用割土的方式求得漢國幫助韓國對荀國展開復仇?
看著好像是韓起的腦子壞了,實際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韓起玩得是春秋的規則,也就是投降輸一半,再讓韓國成為漢國的附庸。
“且先使韓王發布討伐荀國檄文。”呂武毛病了才答應投降輸一半。
梁興答應下來,復又說道:“范侯遣使節而來,詢問王上何時撤軍?”
當前漢軍控制了“虎牢”,也就是將范國直接一切兩半,很現實的是漢國并沒有攻打“虎牢”以北的范國城邑。
就是吧,漢軍已經將“原”、“臺谷”等一些范國之前贈送給韓國的城邑給占了,直接讓漢國的疆域擴展到了“溫”邊上。
撤軍?呂武為什么再一次來到“虎牢”這邊?除了韓軍和鄭軍駐扎在“虎牢”南邊之外,“虎牢”所處的位置也決定了揮軍向東就能威脅到荀國。
所以,呂武進行動員奪取了韓國三分之二的城邑,當前有三個“師”和三千騎兵駐扎在“黃父”附近,有兩個“師”駐扎在了“斷道”,其余一個“軍”又兩個“師”以及三萬騎兵都在“虎牢”了。
那些并不是呂武動員起來的全部兵力,剛剛攻占的區域都在要道屯有駐兵,同時三戎之地那邊還有兩個“師”和五千騎兵。
如果有必要的話,呂武其實也能對剛剛從韓國那邊改換門庭到漢國的貴族進行征召,大約是能再湊出兩個“師”左右的部隊。
以為三個“軍”又一個“師”和三萬八千騎兵,沒有算上出征“漢中”的三個“師”,他們就是呂武能夠動員兵力的極限了嗎?那肯定不是。
漢國執行了新制度,那是一種比曾經晉國更軍果主義的制度,不過日子了為前提,以漢國約五百萬的人口動員出七八十萬數量的大軍,絕對能夠做到的。
要是這一波能將得自韓國的三分之二城邑吞下去,漢國應該是能增加四十萬左右的人口?那樣漢國的總人口應該是接近五百五十萬了。
呂武說道:“如需會盟,韓王、荀王、范侯、宋公、鄭侯,皆可來也。”
現在真的不是漢國大舉東出的好時機,別看一波吞了那么多的城邑,實際上是打亂了呂武的很多部署。
首先,長渠還有三分之一左右沒修,保持原有的人力物力投入,怎么都還要修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