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不是玩命狂奔那么簡單。
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一支部隊為了趕路,不顧隊形,一窩蜂地拼命向前跑,看上去很緊張。途中還有宣傳隊員在那里加油鼓勁兒,畫面感也很強。
其實,作為長途行軍來說,這樣是最不可取的。就像有經驗的長跑運動員,他們的跑步大部分時間,都會保持一個均勻的速度,以便充分的節省體力。馬拉松運動員最后的贏家,很少是一開始就跑到最前面的人。
部隊長途行軍,最好的方式是按照《隊列條令》中規定的隊列動作來進行——大家排著整齊的隊列一起行軍。
人總是容易產生懈怠感的,一個人趕路的時候,他會隨著自己的心情,隨時變換行進的速度,感覺到累了,就會想去休息一下,體質較差或者意志力不堅決的人,是很難堅持長途行軍的。
但是如果在行進的隊列里,人的行為受到制約,他的動作就變得機械麻木,不容易產生疲勞感,在紀律的約束下,也容易堅持下來。
120里路,聽起來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其實分解開來,也就很平常了。120里就是60公里,也就是6萬米。
《隊列條令》常用的步伐是齊步走和跑步走。
齊步走每一步大約75cm,每分鐘112-116步。也就是說每分鐘大約可以行近80余米。
跑步的步伐每一步大約85cm,每分鐘170-180步,每分鐘大約可以行近大約150米。
如果按照《隊列條令》中的跑步速度來計算,不考慮途中休息,6萬米需要跑400分鐘,也就是六個半小時。
高九他們從開始行軍到到達目的地,還有19個小時的時間,選擇陣地隱蔽設伏需要花費兩個小時時間,也就是說,留給他們行軍的時間還有17個小時。這17個小時中,刨去吃飯睡覺以及中途休息時間,至少可以有十個小時時間可以用于行軍。只要進行合理安排的話,就可以從容的保證整個部隊,按時到達伏擊陣地。
隊友們吃完飯以后,高九并沒有馬上下令部隊行軍,剛吃完飯后就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對身體極其有害。古代的軍事家們就深知這一點,每次打仗之前都會讓士兵們吃個半飽。
高九讓大家繼續休息,直到半個小時后,他才讓部隊集合了起來。
按照高九的要求,特戰隊隊員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站到了整個隊列的前面和隊尾。最前面的是20名隊員,由郭恒明帶隊。最后面的也是20名隊員,由杜生喜帶隊。中間是縣大隊的部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情況。
隊伍集合好之后,高九要進行戰前動員。
楊炯十分好奇,想看看高九能夠有什么樣的精彩的演講,來進行戰前動員。
高九來到隊列前面,向大家敬了個禮,然后命令部隊稍息。